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31 19: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9:17
在1974年,从1852号机车开始,对前进型蒸汽机车进行了技术改进,将主动轴轮座直径从275mm调整为280mm,轴颈直径也相应地从270mm变为267mm。1975年的2230号机车,主动轴轴颈进一步调整为265mm。1977年,烟腑主蒸汽管孔进行了增焊补强。1978年,过热管组增设了一道管卡,过热器出水管下部增设了护板,并对相关部件如X10型注水器进行了吊式安装改造。从2617号机车起,曲拐销锒入部直径增加了5mm,随后的机车如2636、2643等也进行了相应部件的优化,如固定润滑套的改变等。
1979年,从2843号机车开始,连杆销直径增大,十字头圆内孔直径减小,机车的煤水车轴箱也有所调整。烟箱大门厚度改为14mm,注水器位置也按段方要求进行了下移。其他改进还包括汽缸与烟箱连接螺栓的结构变更等。1980年,从3142号机车起,机车各部分结构如摇鞍座、水柜、底板等都有了增强和改进,如大隔板增加压筋和司机室加固等。
1981年至1983年,机车的无火装置、汽室套、缓冲铁、制动下拉杆、转向架、汽阀尾杆导套等进行了可调式、加长、箱形化等改进。1982年,六轴煤水车转向架和汽包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如改为螺栓连接、油盒加深等。1983年,过热箱窥视孔补强、司机室设计和主车架片均衡梁座加强筋的变化等,提高了机车的性能和稳定性。
1984年,对砂箱、挡烟板、速度表等进行了尺寸调整,以及调整阀外皮的改进。1986年和1987年,机车的关键部位如连杆杆头、喷口和过热管进行了加强和优化,引入了自动控制系统,显著提升了机车的供汽率和效率。
1976年,为适应特定环境,还设计了轨距为1524mm的宽轨前进型机车,增加了调车作业便利性和冬季防寒设施。这些技术改进旨在提高机车性能、效率,并适应不同环境和使用需求。
前进型蒸汽机车,中国第一种自己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1956年9月由大连工厂试制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前进型机车先后由大连、长春、牡丹江、沈阳、唐山、大同等工厂小批量生产。1964年,大同工厂对其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使机车的最大轮周功率达到2190千瓦,机车全长也增加到29180毫米。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