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实 张抗抗 感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4:2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2:16
第一段:城市之间非常相像。
第二段:你无法辨别每个城市的区别。
第三段:城市之间建筑物相同。
第四段:城市间商业广场相同。
第五段:轿车和生活必需品相同。
第六段:自己迷失在城市中。
第七段:你发现了一棵树。
第八段:树的样子。
而通过树,便可以得知这是一座什么城市,起了衬托和为后文埋下伏笔的作用第九段:这棵树是杭州的标识。
第十段:一种树的样子。
第十一段:通过这排树,你了解了自己的所在之处。
第十二段:个个城市中不同风韵的树。
第十三段:你看见了国槐。
第十四段:唯有树给我们指引回家的路。
第十五段:树是城市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第十六段:树有可能会成为城市的灵魂。
第十七段:我们应该爱惜树!
问题一:
因为每个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每个城市的气温等情况不一样,能够养活的树也是不一样的,其余的建筑、商品等每个城市都有一模一样的,所以只有树,才能让这个城市更加具有风味。
问题
二:
因为这样可以更加突出树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原本各具风韵的城市,已经变成了“克隆”兄弟,那么多一模一样的建筑物,会使你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5课文分析:
本文自然段较多,共17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着如下的思路写作的。
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这些具体事物,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没有个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接着,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6-15段为第二部分: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16-17为第三部分: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2:20
第一段:城市之间非常相像。
第二段:你无法辨别每个城市的区别。
第三段:城市之间建筑物相同。
第四段:城市间商业广场相同。
第五段:轿车和生活必需品相同。
第六段:自己迷失在城市中。
第七段:你发现了一棵树。
第八段:树的样子。
而通过树,便可以得知这是一座什么城市,起了衬托和为后文埋下伏笔的作用第九段:这棵树是杭州的标识。
第十段:一种树的样子。
第十一段:通过这排树,你了解了自己的所在之处。
第十二段:个个城市中不同风韵的树。
第十三段:你看见了国槐。
第十四段:唯有树给我们指引回家的路。
第十五段:树是城市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第十六段:树有可能会成为城市的灵魂。
第十七段:我们应该爱惜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2:17
表达了作者对现代化城市的树木的珍爱,提醒号召人们自觉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