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3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0:01
我个人认为拍电影,还是得保持平常心,不能太过于较真和钻牛角尖。毕竟,拍摄电影的时间长短,不能用来衡量一部作品的质量,同样票房的高低,也不是衡量一部作品的唯一标准。所以说,如果导演是想拍一部小众题材的电影,那就要承担票房低的结果,不是你拍得不好,而是你拍的题材不够大众,观众对这个题材没兴趣,自然不会掏腰包去观看这部电影。
票房低不代表作品差
如果只是单纯的票房低,不代表这部电影就是烂片。与其说是观众不认可,不如说是观众对这个题材没兴趣。例如,很多文艺片的口碑很高,但是票房却很低。理由很简单,懂得欣赏的人不多,这就是“曲高和寡”。2008年上映的电影《立春》,票房累计仅有135.4万。可是,该影片如今在豆瓣上,却有8.3分的高分。而且,蒋雯丽还凭借《立春》,获得了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还有一些电影“生不逢时”,导演的拍摄的题材太过超前,当时的观众没有办法理解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导致刚上映的时候票房不够高,口碑也不高。可是,后来随着人们的观影水平提高,这些超前的电影,才慢慢被大家认可。例如,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很多都是超前思维的影片。尤其是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刚上映的时候,甚至有人称是“烂片”。可是,如今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系列,却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经典,其中《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豆瓣评分高达9.2分。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去珍惜,直到失去后我才追悔莫及。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会对那个女孩说:我爱你!如果要我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那会是一万年!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许多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对这句经典台词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了。而且,每次读起这句台词时,给人的感受都不同。有的人会回忆起初恋,后悔没有留住他。有的人会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人。总之,一部好的作品,想要被观众认可,是很困难的,有时候口碑的发酵,需要时间的沉淀。姜文憋了7年拍的电影,或许再过几点,能接受的观众会更多。但是,就目前来说,姜文那些“晦涩难懂”的电影,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是难上加难。
“快节奏”的观影方式
为什么一些随便拍的电影,反而可以被观众吹上天?主要还是因为这些电影,非常了解观众的喜好,只要观众喜欢什么,他们就拍什么题材。观众喜欢哪些演员,他们就请哪些演员。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式”的观影方式,已经让不少观众失去了耐心。尤其是“2倍数播放”的功能,还有“短视频解说”的兴起,更是大大地缩短了观众的观影时长。
如今大部分的观众,不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揣摩电影里更深刻的含义,大家都更喜欢简单直接的“爽片”。例如,能够迅速引起观众共鸣,或者可以直接逗笑观众,甚至是视觉上可以给观众带来冲击感的影片。电影的市场变化太快了,导演想要无视观众的喜好,去拍摄一部电影,就必需面临一定的风险,那就是惨淡的票房。导演去责怪观众是没用的,导演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拍出既有深意,又可以与时俱进的作品。
质量不是取决于拍摄时长
许多观众在乎的是,电影本身能否吸引他,而不是电影的拍摄过程有多艰辛。憋了7年拍的电影,如果电影被观众认可,那这段拍摄过程就是“锦上添花”。如果电影不被观众认可,那么过程拍得再艰辛,也很难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说,一部影片的质量,并不是取决于拍摄的时长,而是得从不同的时间段,多个维度去综合评判。
最常规的判断办法,就是通过看票房和口碑。随便拍的电影,如果票房和口碑都好,那么它被观众吹上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证明这部电影符合当前大部分人的审美,也达到了大部分人的要求。而憋了7年拍的电影,如果是票房和口碑都不好的情况下,导演就得反省,他的作品是否符合当下的电影市场,有没有考虑受众的问题。总之,比起质疑观众,不如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0:05
我觉得拍电影跟创作周期没有关系,拍电影第一靠的是灵感,所以你说的随便拍也对也不对。对是因为灵感一般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激发。不对是因为每一个随便拍都需要很多的努力和准备。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0:01
电影的质量好与坏,很难与时间挂上钩,时间短的电影的质量,不一定就好,相反的,打磨时间长的电影,质量就一定好,要知道,打磨时间太长的电影内容很可能已经过时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多数人不认可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0:06
《阳光灿烂的日子》还算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我一直看不起姜文的导演水平(他做为演员还是很棒的),尤其拍的《一步之遥》就是一部个人宣泄的低制作,达到了他最差作品。他自己的文化素养跟不上他的个性张扬。……但《邪不压正》确实是一部非常髙水平的制作,非常好的电影。姜文凭这个电影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他是一个有才华的偶尔能拍出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之人,但也确实不如张艺谋的稳定水平。姜文也经常会拍出很烂的电影。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0:03
姜文电影里有个最大的彩蛋:《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使用了同样的配乐。虽然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却很值得好好说道一番。
人们常把姜文比作电影诗人,一个诗人最大的忌讳就是重复,况且《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的第三部电影,《让子弹飞》是他的第四部电影。自己抄袭自己也就算了,而且还是第四部抄袭第三部,世界上还有这样拙劣的电影诗人吗?
有人说,这是致敬自己呗。这个说不通,一般的致敬是点到为止,但这首配乐在《让子弹飞》里反复出现,是灵魂附体一般的存在,哪有这样的致敬。还有人说,很简单啊,因为这首曲子很贵。
这倒算是个理由。在拍完《太阳照常升起》后,姜文找到配乐大师久石让作曲,但久石让的曲子迟迟没达到姜文要的那种“莫扎特”的感觉。
抓狂的久石让委屈地跟翻译抱怨:有这么让人作曲的吗?他(姜文)想要莫扎特,甚至超越莫扎特,你告诉我这世界上有几个莫扎特?
姜文听罢之后笑着对久石让说:我对你有信心,你肯定能超越莫扎特。最后这首“超越莫扎特”的配乐诞生,成为了《太阳照常升起》里的灵魂配乐。
几年后,姜文要拍摄《让子弹飞》,他又找来了久石让,这一次他要求作一首“超越《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久石让直接疯了,他说,我的脑壳已经被你掏空了,这样会出人命的,原先那首你就凑合着继续用吧。于是就出现了这次乌龙事件。
但我觉得事件远没有这么简单,据说《让子弹飞》姜文为了邀请周润发和葛优组成三巨头实属不易,网上现在还流传着他给二人用文言文写的邀请函,可谓用心良苦。
《让子弹飞》里有一场三巨头饭局的戏,据说当年有一家知名酒厂愿意赞助这场戏,条件是在餐桌中间摆放该厂家的酒,姜文担心影响电影效果,拒绝了这个大单。
所以说,姜文拍摄《让子弹飞》是不差钱的,就算久石让撂挑子不干了,他可以找别人配乐啊,怎么会轻易重复自己上一部电影的配乐?为了解开这个谜底,我反复看了这两部电影很多次,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姜文实际上耍了一个小聪明,《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姜文在两部电影里使用同一首曲子,就是为了告诉观众这个道理:这两部电影实际上是一个电影,而你们却认为我随便拍拍的《让子弹飞》更好,而认为我精心准备7年的作品不好,观众们,打脸不?
2000年,姜文拍摄了一部电影,因种种原因被禁5年内担任导演,这期间他只能去新人导演作品里当主演。时隔7年后,他憋了一肚子的想法,给观众带来了《太阳照常升起》,结果票房惨败,观众表示看不懂。
这对于一个天才导演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姜文之前只拍过两部电影,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豆瓣8.8分),一部我们刚刚提到的(豆瓣9.2分),口碑全都爆了。
《太阳照常升起》为什么遭遇滑铁卢,原因很简单:用力过猛姜文憋了7年,太想证明谁才是中国第一导演了,他摒弃了传统的电影叙事,用最华丽的电影语言,最斑斓的色彩碰撞,最颠覆的结构设计,整出来一个自认为牛轰轰的东西,结果观众不买账了。
姜文将这种不满通过自己的电影表达出来。还记得《让子弹飞》里那些经典台词吗。
“霸气外露!”
“步子迈大了。”
“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我要)站着把钱挣了!”
这些话都是姜文借着电影人物的口给观众说的。
最后的结果我们要看到了,姜文果然站着把钱赚了,《让子弹飞》是他众多电影里最浅显直白的一部,也是最赚钱的一部。证明过自己的姜文,又开始放飞自我,后来拍《一步之遥》又开始不说人话了,当然这是后话。
我们今天就来分析分析,《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都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两部电影讲述的都是“20年后的久别重逢”,故事的内核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破灭。
《让子弹飞》里,姜文饰演的张牧之和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在20年前都是热血分子,两人互不相识,只有过一面之缘。黄四郎参与了辛亥革命,张牧之则一直追随蔡锷将军走南闯北。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黄四郎发了国难财,占据鹅城吸食百姓的血汗。而张牧之对革命一度失望,落草为寇,成了“张麻子”,带着兄弟劫持了新任县长马邦德的马车,冒充县长来到鹅城任职。
张麻子和黄四郎久别重逢,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整部影片就在讲他们之间相互斗法,最后张麻子利用手枪激起了民怨,推了黄四郎的老家,看似是他获胜了。
但影片的结尾,张麻子的弟兄女人都离他而去,被炸死的只是黄四郎的替身,在远去的火车上,黄四郎带着胜利者的微笑向他招手。
《太阳照常升起》由四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组成,结构是按照时间线四个故事编号为1,2,3,4,在电影中呈现的却是2,3,4,1,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影的困难。
姜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是一个故事,没有四个,是他们说有四个,你看也就只有一个,而且,就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
本片编剧说:这部电影国内以前没有过,国际上也不太多,它是一部非故事逻辑的电影。姜文要把可能在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放到许多空间上去表现。
明白了导演和编剧的话,就明白了电影的故事。姜文饰演的老唐和周韵饰演的秀气大学生在1958年是一对恋人。
老唐是南洋归侨,电影里称他为最可爱的人,可他生活却极其不检点。周韵饰演的年轻女大学生也是老唐的狂热粉丝,两人很快在一起,这大概是最早的“宠粉”事件。
老唐并不把这段感情当真,现实中他有真正的女友(孔维饰演),女友对自己也是一片痴情,老唐给女友留下一张字条:你来,我们结婚,我在路的尽头等你。
而另一边女大学生的肚子大了,也要找老唐讨个说法。于是两个女人在寻夫过程中相遇,女大学生明白了自己只是第三者,更难以接受的是,老唐为了摆脱她,留下一身中弹的衣服,伪装自己已经牺牲。
心灰意冷的女大学生离开边疆,在火车上生下了儿子李东方。老唐在天涯尽头等到了女友,两人结为夫妻。
女大学生带着儿子来到了老唐的故乡:位于云南的一个村庄,一个女人带着儿子生活难免遭遇周围人的非议,为了保护自己,女大学生学会了装疯卖傻,儿子李东方辍学在家只为照顾疯妈,疯妈苦苦等待爱人有一天能回来。
老唐结婚后来到了东北小城当老师,梁老师是他的同事兼好友,梁老师曾暗喜老唐的妻子,不料后来被老唐横刀夺爱。木讷的梁老师只有过着老实本分的生活。
学校的护士林大夫暗喜梁老师,为了和他在一起,不惜指控他,企图先在舆论上搞臭梁老师,再亲自出面为梁老师喊冤,说自己是自愿的,这样两个人就名正言顺在一起了。
梁老师果然中招,一番折腾之后,最后终于甩掉了流氓的帽子,满心欢喜的他却发现林大夫对自己根本不是真心喜欢,他和老唐早就保持着联系。老唐之前从他手中夺走了暗喜对象,现在又把林大夫当作玩具,老实人就该这么被欺负吗?第二天,梁老师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多年后,老唐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带着妻子被下放到了云南老家,而当初的那个女大学生已经在那里等了他快20年。
疯妈听闻爱人归来的消息欣喜万分,立刻不疯了,可是得知爱人是带着妻子回来的,立刻心灰意冷, 她选择了结束自己,临死前像老唐一样留下衣服,扔进水中,任其漂流。
老唐和女大学生时隔20年久别重逢,但老唐看到的只剩对方的衣物,那个对爱情忠贞的女子已经死去。而老唐也得到了报复,在老家他整天只顾打猎,疏远了老婆,最后老婆和别人好上了。影片结尾,老唐发现了,亲手结束了自己的儿子李东方。
和《让子弹飞》一样,理想主义者破灭,现实主义者笑到了最后。《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一样都是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久别重逢后,当初心有灵犀的两人要么形同陌路,要么阴阳两隔,让人唏嘘。
让人惊奇的是,之后姜文在拍摄《一步之遥》、《邪不压正》时继续沿用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我想《太阳照常升起》应该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憋了七年,磨一剑,可惜观众不买账,更让他苦笑的是,自己随手拍个《让子弹飞》,观众却吹上天,谁来翻译翻译,这叫什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