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3:17
在当今世界,难民的定义复杂多样,主要分为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和战争政治难民。经济难民,尽管出于改善生活的动机,但他们的流离失所往往被视为非法移民。自然灾害难民,如地震或严重水旱灾害,迫使他们临时离开家园,经过救济后可能返回原籍国。战争难民则是因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其中既包括无政治立场的流民,也包括政治难民。自过去六十年来,全球已有超过7.5亿人因各种原因成为难民,如印度加尔各答的火灾贫民窟居民,许多人被迫流离失所。
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帮助数百万人重返家园。伊拉克局势的动荡导致难民人数持续增长。2007年,全球难民人数从990万上升至1440万,到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约1520万。阿富汗是最大的难民来源国,有270万阿富汗难民分布在79个国家;伊拉克则是第二大输出国,有140万难民;索马里则有110万难民成为东非的难民热点。
解决难民问题通常采取自愿遣返、就地融合和在第三国安置等方式。国际社会强调在援助青少年难民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发掘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全球难民安置方面,巴基斯坦接收了最多的难民,约179万,主要来自阿富汗;伊朗紧随其后,接纳约87万难民,大部分来自阿富汗和伊拉克;肯尼亚以接纳约57万索马里难民排名第三。尽管资源有限,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全球约80%的难民接纳责任。
世界难民日是每年的6月20日,为了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联合国于1951年召开了“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缔约国应给予其领土上的难民一定的人道主义待遇,包括:在初级教育、公共救济、劳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给予国民待遇;在动产和不动产、自由职业、迁徙等方面给予至少不低于一般外国人并尽可能优惠的待遇;各国应尊重难民取得身份的权利,给予难民身份证件和保护他们不被驱逐出境,并尽可能便利难民的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