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7:10
萨师煊是公共教学改革经济管理类公共数学课程改革的先驱者,自1950年起,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主任,主持数学教研室工作,负责全校经济和管理类公共数学课的教学工作。他坚信数学不仅对理工科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也对人文社科课程同样重要,因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的科学,数量关系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现象中。他意识到,文科学生也需要数学,而当时的文科数学教材并不适合文科学生,因此他从改革文科数学教材入手,开始了对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他的领导下,确定了文科数学基础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编写了与当时其他文科高校使用教材不同的教材。他进一步创建了新的文科数学课程体系,引入了对于经济研究极为重要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数学分支,至今仍为全国大多数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所遵循和采用。
20世纪80年代初,萨师煊受当时教育部的委托,与赵树嫄夫妇负责制定了文科数学基础教材的编写大纲。根据该大纲,赵树嫄主编的《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了针对经济管理等专业使用的教材。该书一出版,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被多次重印,历时近30年仍被很多高校采用,是文科数学基础教学改革的里程碑。
萨师煊还是国内最早从事“投入产出法”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应用研究的学者之一。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将有关“投入产出法”的资料赠送给中国人民大学。萨师煊领导教研室老师对资料进行翻译、整理、研究,结合我国高等学校财经、管理专业的情况,编写了“投入产出法”教材,并率先在我国开展了“投入产出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推动了“投入产出法”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萨师煊在数据库教学和研究领域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创办的经济信息管理系,萨师煊等学者最早引入“信息”一词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名称,创建了经济信息管理系。这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以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为特色的系科的诞生,萨师煊是第一任系主任。萨师煊等老一辈学者在跟踪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同时,预见到了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在长达十年的停办期间,他们仍然坚持追求新目标,收集相关资料,摸索计算机技术。1974年,萨师煊等利用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计委帮助工作的机会,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演练,掌握数据处理人才培养的框架,了解到信息科学和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人民大学复校后,萨师煊等人抓住机会,创办了新兴学科,并在较短时间内抢占了学科发展前沿。
1978年,经济信息管理系当年建系当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授予单位。1979年,萨师煊将自己的讲稿汇集成《数据库系统简介》和《数据库方法》,在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参考资料》上发表,这是我国最早的数据库学术论文。随后,他发表了不少相关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等诸多方面。为了推动国内的数据库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萨师煊一方面南北奔走,到全国许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讲课、作报告,一方面编写讲义,开设课程,197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萨师煊是我国最早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师。许多高校教师、研究所科技人员都纷纷来中国人民大学听萨师煊讲课,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82年,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第一次“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研讨会。由萨师煊负责,国内著名高校教师参加,起草了国内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本科“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该大纲对国内刚刚开始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83年,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案将“数据库系统概论”列为四年制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并于1983年6月通过该教学大纲。1983年,萨师煊与弟子王珊合作编写出版专著《数据库系统概论》。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明数据库原理、技术和理论的教材,一直被大多数院校计算机专业和信息专业采用,为推动我国数据库技术发展、培养数据库人才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该书(第一版)于1988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2002年(第三版)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到2006年,已经出版了第四版,即将出版第五版。
萨师煊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国家大型计算机工程作技术咨询,重视对技术难度大、投入多的数据库基础软件的研制。他领衔主持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分布式查询系统”的研制,这是在IBM大型机上实现的大型软件项目。该项目于1991年获得国家计委“杰出贡献奖”。萨师煊积极支持并与王珊一起于1987年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研究所。该研究所始终站在学科前沿,跟踪国际先进技术,通过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将系统软件的开发、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研究生的培养结合起来。累计培养了数百名研究生,结合项目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数十部,在国内始终保持了数据库技术的领先地位。萨师煊的带动和影响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在研究所的基础上,2008年建成了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萨师煊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专业委员会数据库学组组长期间,积极倡导和组织数据库学术交流活动,自1982年起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为数据库工作者交流学术成就和开发经验、检阅工作成果提供了讲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团结、执着、和谐、潇洒”的优良学风,为推动我国数据库技术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萨师煊一贯倡导和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他多次邀请国际知名数据库专家到国内讲学,带来了国际数据库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萨师煊出访参加学术活动,例如1984年担任第十届国际VLDB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这是大陆中国人第一次担任这个职务。他积极支持并组织国际会议,例如1984年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他和王珊的论文被大会接收,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第一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并宣读的学术论文。1986年,萨师煊负责举办“VLDB第十二届会议”的中国前期会议,并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和本届国际会议远东地区主席。1988年,担任“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副主席。萨师煊对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学术交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数据库技术跟踪国际前沿、缩短与国际的差距作出了杰出贡献。
萨师煊对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学术交流的贡献,以及他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成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学术领域,也体现在他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贡献。他培养了一大批在数据库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和专家,为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萨师煊教授的逝世,是我国信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但他对信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贡献和影响,将激励后人继续追求卓越,推动我国数据库技术的持续发展。
萨师煊(1922年12月27日—2010年7月11日)计算机科学家。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的创建人,是我国数据库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数据库学术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原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软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数据库学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名誉系主任。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