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0:06
于仲文的一生充满了起伏,既有辉煌的胜利,也有重大的失败。史书对于他的评价较为公正:“他博学多识,自视甚高,尉迥叛乱中立下战功,此后屡次被推荐。然而在辽东战役中,确实损失了军队,但这可能是由于局势动荡而非他个人的过错。”(《隋书·于仲文列传》)
他自幼聪明好学,其父于寔惊叹于他的才华,称他将振兴家族。九岁时,他在云阳宫遇见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他以“侍奉父亲,尽忠尽孝”回答宇文泰关于读书的提问,令宇文泰深感震惊。于仲文师从博士李祥,精读《周易》和《三礼》,对其中的大义有所理解。成年后,他以卓越的才智和雄心,被誉为当时的名公子,从赵王属下起家,后升任安固太守。他以聪明的判断解决了州郡间的牛案,展现了出色的智慧和公正。
于仲文在处理刺史屈突尚的案件时,不畏强权,公正处决,深得蜀中百姓赞誉。他因此多次获封,官至御正下大夫,封延寿郡公。在战事中,他屡立战功,被授予仪同三司。周宣帝时期,他担任东郡太守,负责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城)的治理。
北周大象二年,面对杨坚的权力巩固,尉迟迥起兵反对。于仲文作为朝廷将领,积极参与平叛,与韦孝宽等将领共同讨伐尉迟迥。他的军事行动和公正的决策,体现了他的勇略和对国家的忠诚。
于仲文(545—613年),字次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名将。鲜卑人。他出身公卿之家,祖父于谨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父亲于寔为北周大左辅、燕国公。于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隋书·于仲文列传》),其父于寔见后,惊异地说:“此儿必兴吾宗矣”。长大后,于仲文“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北周时为安固太守,善决狱,蜀中号为“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后来,于仲文多次随军征战,累勋授仪同三司。周宣帝时,为东郡(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城)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