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9:14
外部性理论现象的多种分类有助于深入探讨经济行为的复杂性。以下是七个关键分类的概述:
1. 影响效果: 外部性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如私人花园的美景对路人是外部经济,而邻居过大的音量则构成外部不经济。
2. 产生领域: 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生产领域的外部性曾是研究重点,消费领域的外部性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得到关注,包括生产外部经济性与不经济性、消费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性。
3. 时空特征: 代际外部性和代内外部性关注不同时间跨度的影响,如生态破坏对后代的长远影响。
4. 前提条件: 竞争与垄断下的外部性差异,鲍莫尔和米德的研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情况下的外部经济问题。
5. 稳定性: 外部性可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稳定的可通过协调内部化,而不稳定的外部性如科技成果不确定性,可能带来长期环境问题。
6. 方向性: 单向外部性和交互外部性,前者如化工厂对渔场的单向影响,后者如所有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
7. 根源: 制度外部性和科技外部性,前者涉及制度变迁的收益分配问题,后者涉及科技成果供给与应用的外部性。
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外部性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影响经济决策,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和科技手段来有效管理这些影响。
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术语。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Externality)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应)和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负外部经济效应)。外部性概念的定义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有的经济学家把外部性概念看作是经济学文献中最难捉摸的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