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1:17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指导人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家庭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前途与家庭的幸福,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的兴旺发达。 一、贫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农村教育得到了发展,但贫困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 非常有限的土地难以留住这么多的农村劳动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进城经商打工。农村劳务输出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夫妻双方外出务工的相当普遍,他们的小孩大多为2岁到15岁之间,由于城生活的支出高,特别是借读费高,他们的务工收入不足以在城生活,因此绝大多数孩子被留在家里。据调查,一所农村学校有203名学生,其中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的学生有143名,占学生总数的70.4%。大多数父母外出,其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较多的弊端。他们在监护和施教时,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总是认为“孩子还小,由他爸妈回来管”。导致孩子们从小就变得骄娇之气严重,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特别是那些老年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在孩子学习方面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再说,这一代老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都比较落后,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有些父母把孩子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尽管亲戚朋友对孩子非常关心,但他们的关心也主要体现在物质上,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较少关注。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还有一些父母因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孩子自我监护。因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均不强,这就等于没有监护。再说这些父母一般认为自己在外,又无人照顾孩子,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金钱上就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奢侈、浪费、不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由于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沾染上打牌赌钱等坏习惯。 (二)家庭教育设施严重缺乏 孩子的家里除了学校分给他们的教科书以外,再没有其它书籍了。根本见不到诸如激励孩子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有益孩子身心发展、发展孩子艺术素质的娱乐设施极少,娱乐活动场所几乎见不到。由于没有健康的娱乐设施与场所,孩子们一旦放学回家,就三五成群在外面玩耍,玩一些玻璃弹子、跳皮筋、你追我赶等简单游戏;有些孩子整天沉溺于电视剧里;还有一些男孩子一有空就召集伙伴去打牌赌钱。导致孩子们沾染打赌、吸烟、打架、偷窃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笔者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 二、贫困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 鉴于以上问题,究其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贫困农村经济落后 受经济状况影响,大部分农村家长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抛下子女离开农村到城里去经商打工,将更多精力用在赚钱养家糊口上。有些留在农村的家长也是整天忙于劳动,很少有闲暇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也就导致了许多家长将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学校和教师。因农村经济落后,大部分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为力从事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农村家长素质偏低 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非常低,远远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贫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现就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广大民工在城里做工,工资低,无力支付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等,再加上城学校仅凭一纸户籍就把儿童挡在校门之外,致使广大农村儿童不能跟随父母一起进城学习、生活,难以得到基本的家庭教育。面对这种情况,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要办好寄宿制学校,为孩子创设安心学习、快乐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能放心地把孩子委托给学校管理,由教师负责孩子的学习、衣、食、住、假日生活等内容。学校教师要当好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教师应该多奉献一份爱心,给孩子多一些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多多留意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生活中的烦恼,在感情上的困惑等,以弥补家庭教育责任缺位及远离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亲情缺失。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等形式。家庭教育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总之,处于经济落后,家长素质偏低条件下的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育人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