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书法家,为何大多数写草书?很少写楷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0 23:19
我来回答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00:48
呵呵 哥们儿
关于你的问题 俺作为一个多年的硬笔书法爱好者跟你谈谈
写草书多 楷书少 一个很尖端的问题就是楷书真的真的很难写好 这绝非虚谈 也就是说如果楷书不是练到一定程度的话 一旦写给人看 很容易被人看出不成熟的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楷书的门槛高 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楷书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而草书 由于其过于夸张的表现方式 以及其行云流畅的视觉效应 是很容易迷惑大多数人的 刻薄的说即使是不怎么成熟的草书一旦写出来也会让人误以为“恩 这字很牛” 正是这样可能才使很多人放弃了底蕴性极强的楷书 转投草书
我不知道你看没看过郭德纲曾经有一个相声段子里面碰巧说过 原意大致是”现在能写好楷书的书法家越来越少了 所以都去写草书了“
我说了这么多 不知哥们儿你听懂没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些偏见
我曾经一度迷恋行书 但是早已大彻大悟了 只要我还练习书法就不会放下楷书的
就说这么多吧
谢谢!!!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02:06
《草书 中国书法艺术的正脉》
一部书法史,实质上是汉字草写艺术的历史。中国汉字的历史多悠久,汉字草写的历史就有多悠久。
汉字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实用,二是观赏。实用导致了汉字的正写,而观赏则导致了汉字的草写。所谓“草写”,即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的主要供观赏的书写形式。
因此,汉字无论演变到哪个阶段都有草写。汉简有草写,如东汉早期《武威汉简》、《永元兵器册》;汉隶有草写,如《石门颂》;三国皇象《松江急就章》则是章草的代表性作品;篆书也可以有草写,如今人韩天衡所作的草篆。
汉字的草写历史说到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明演进历史,是中国历代文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人生信仰、审美情趣物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挤压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不论他是什么身份)显得非常弱小、非常苍白。然而人又总是不能安分守己的,人的生命意志,人的情感志趣,人的精神魂魄,又必然寻找一种载体予以宣泄,予以彰显,予以寄托,当诉诸文字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时,那么诉诸绘画和书法(草写文字)就成为逃避现实、回归本体最好的方式。
撩开汉字草写的历史的重重帷幕,透过汉字草写的林林总总的人与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士大夫躁动不安的灵魂和超越人生、企望不朽的生命渴求。从“不治他技”“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的张旭,到人生理想破灭,“所期好书数行”的王铎,我们读到的不只是人生的无奈与悲怆,还有生命意识和全部精神寄托。当我们今天看到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书家草写墨迹,如孙过庭《书谱》、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时,似乎仍然可以感受到先贤彼时不同的心境和信笔挥洒时的儒雅从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才说,汉字草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
汉字草写在东汉时已相当盛行,时人研习草写几近疯狂。赵壹《非草书》指责一班士人:“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这一极为形象的批评从反面证明两点:其一,汉字草写至迟在东汉已蔚然成风;其二,汉字草写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无限艺术魅力和带给人生的乐趣。
事实上,汉字草写不仅使人们品尝到书法的无穷乐趣,更看到了人的创造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广度。
翻检书法史,我们在汉字草写这样一个恣情纵意的艺术天地,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卓越书法家的创造性劳作,并且成就了自己。汉代的张芝,三国的卫瓘,西晋的索靖,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唐代的张旭、怀素、孙虔礼,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康里巙巙,明代的宋克、祝允明、杨维桢、徐渭、董其昌、黄道周、张瑞图,清代的王铎、傅山、何绍基;近代的于右任、*、王遽常、林散之,如果把行书大家放在里面,这个队伍就更庞大了。
梳理和研究汉字草写的历史和现状,并非要抹煞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各自不同的书体特征,而是为了从更深的层面揭示汉字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汉字书写的五体特征仍然可以沿用,在对书家的作品进行说明时,仍然可以沿称真、行、草、隶、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汉字演变过程中存在的正写和草写的客观事实。
汉字草写艺术的历史表明,真正的艺术大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规范化的训练。不能忽略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几乎所有汉字草写大家同时也是汉字正写高手。古人云:正如立、行如行、草如奔。焉有未能正者而善行善奔者?所以说到底,汉字正写是汉字草写的前提和基础。汉字正写讲求的是书写的规定性、约束性,而汉字草写则是着眼于书写的抒情性、自由性。它们作为汉字书法的两极,共同支撑起汉字书法艺术的金字塔,它的基础是正写,顶端则是草写。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受古人对书体认识的影响,只是对狭义的草书作过一些研究和梳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笔者认为,为了繁荣书法艺术,实有必要把狭义的草写研究推进为对汉字草写艺术大系统的研究,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廓清草书的历史脉络,拓宽研究的深广度,而且有助于我们在一个更高层面认识汉字草写背后的人文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03:41
无非是需求两个字了,古代的书法家大多同时也是*,正式文件上必须使用楷书,这也是明清两朝馆阁体兴起的根本原因之一,加上古代对于考生书法的要求非常严格,书法甚至是科举考试的必考项目,考的就是楷书,而且是能够一票否决的项目,一笔好的楷书能够博得更多眼球;相对而言日常书写多用行书,草书只是在抒发个人兴趣的时候使用。
到了现代,毛笔的实用功能被钢笔等取代,网络兴起后甚至很多人连笔都用不习惯了,书法真正成了完全艺术性的东西,失去了其大部分实用功能,成了修身养性的东西,这时候完全体现个人发挥的草书就凸显出来了。
换而言之现在如果公*也要考楷书,书法家写楷书的数量立马能上几个数量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05:32
楷书和行书真正彰显书法的功底,我有一次西安,陕西书法协会在举办书法家现场写字义卖,我转了一圈,先不说这些所谓书法家了,百分之九十吧几乎都是写的草书,笔走龙蛇的很是潇洒,作为一个喜爱书法作品的人来说对这些草书没有任何好感,古代书法本身也是一种写字的形式,你现在人即使用钢笔,学生也不可能写草体吧,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那种氛围没有了,以至于传统环境消失,现代人很难达到一种境界,你可以参观南京总统府,里面陈列着当年蒋介石文书们写的公文,全部是蝇头小楷,字迹工整基本功扎实犹如印刷一般让人惊叹,另外启功应该算是国内最后一个宫廷式书法传承人了吧,字体也是让人看着惊叹舒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07:40
在传统意义上楷书是基础而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但是现在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的练好楷书打好基础就盲目的写草书,以彰显自己的书法水平,其实他们的楷书是比较不上档次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10:05
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 法度都很严谨 都不是随便写写就能蒙混过关的 但是草书比楷书的艺术感染力强 书写者沁入的思想感情相对楷书来说更容易 所以很多人写行草 或者行楷 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楷书功底不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12:46
速度快,且潇洒飘逸,较好看,而楷书虽然好看,但书写速度比草书慢,且不大实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15:44
其实他们大多写不好楷书。
因为楷书是基本功,需要花多年的时间不断练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18:59
我个人认为是草书快,楷书慢。懂草书的人较少,刻楷书很容易看出功底和破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1 22:30
我也是学书法的,针对毛笔来讲,无论是颜体还是欧体,两种写法都比行书,草书,隶书三种都要难,而在针对行书草书隶书这三种而言,草书往往是笔画偏潦草容易写,你说的那些书法家可能真正写起楷书连学了三四年毛笔书法的还要难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2:18
楷书不好糊弄、吓唬人,写得不好连外行都难糊弄、吓唬;
草书可以糊弄、吓唬人,特别容易糊弄、吓唬外行。
草书是书法的顶尖艺术,真正懂的人不多,精通的人就更少了。这点只要看看历代有多少人会写楷书(凡是读书人楷书都是要过关的),有多少人会写草书就知道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6:23
写楷书不能装啊,一写就露馅,就像男人的弟弟一样,一露不就全光了,没有底气了吗。写草书能装啊,就像女人的美美一样,真不真的,你看不出来啊。只有检测才有结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10:44
其实楷书的还是叫多的。因为草书的很个性,却写了又学不像、、想追求狂草是一种心态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15:22
在泾县就有,东小区,从初步到楷书到行书到逆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20:17
古代草书大家有张芝、张旭、王羲之、王献之、怀素、黄庭坚、祝枝山、王铎、傅山。现当代草书大家有沈尹默、于右任、李志敏、林散之、舒同、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