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佛教禅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5 07:16
我来回答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08:45
【禅宗】
又称佛心宗、达磨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磨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之系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磨宗;唐中叶以降,达磨宗兴盛,禅宗遂专指达磨宗而言。
本宗传承,中国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微笑为其滥觞。盖此说虽无史实根据,然为强调六祖以来之禅‘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故特重此迦叶付法相承之说。迦叶以后,经阿难、商那和修、优婆鞠多、提多迦、弥遮迦、婆须蜜、佛陀难提、伏驮蜜多、婆栗湿婆、富那夜奢、阿那菩提、迦毗摩罗、那伽阏剌树那、迦那提婆、罗侯罗多、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阇夜多、婆须槃头、摩拏罗、鹤勒那、师子菩提、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至菩提达磨,凡二十八人,是即本宗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于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自南天竺抵建业(今南京),传本宗入我国,故亦为我国禅宗初祖。
达磨初来中国,谒梁武帝,然不契机,遂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人称壁观婆罗门,神光(慧可)立雪断臂,志求佛法,终得达磨所传心印,为中国禅宗第二祖。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本宗渐盛。道信之下有弘忍、法融二杰。法融之下有智俨、慧方、法持等,此法系以住于金陵牛头山之故,世称牛头禅;以‘欲得心净,无心用功’为其要旨。五祖弘忍住蕲州(湖北)黄梅山,阐扬金刚般若经奥旨,门下俊秀辈出,有玉泉神秀、大鉴慧能、嵩山慧安、蒙山道明、资州智侁等。
五祖之门人中,以神秀为第一上首,称‘秀上座’。五祖示寂后,神秀于北方振锡,故亦称‘北秀’,门下俊秀辈出,被尊为北宗禅之祖。北宗以长安、洛阳为中心,法运昌隆约一百年,主张以笃践实履之精神修行禅法。神秀之下有嵩山普寂、京兆义福等,传四、五世即告断绝。此外,嵩山慧安开出‘老安禅’,资州智侁开出‘南侁禅’。大鉴慧能因一偈受五祖印可、传衣钵,继为第六祖。其后避难南方,住韶阳(广东)曹溪,大振禅风,是为南宗禅之祖。以南、北二宗宗风之异,遂有‘南顿北渐’之说。慧能之嗣法弟子有四十余人,以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荷泽神会为著名。其中,荷泽神会开出‘荷泽宗’,极力提倡顿悟法门,而以‘一念不起’为‘坐’,‘了见本性’为‘禅’。
南岳怀让从六祖蒙受心印,住般若寺,接化达三十年,嗣法弟子有九人,以马祖道一居首座。马祖于江西龚公山举扬禅法,机锋峻烈,开喝棒竖拂之禅风,世称‘洪州宗’。主张起心动念、扬眉瞬目等日常身心活动皆为佛性,而有‘见性是佛’、‘性在作用’之说。马祖门下百余人,以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大梅法常、章敬怀晖、大珠慧海为着。
自怀海于百丈山创建禅刹、订立清规之后,禅宗始脱离禅僧寄住律寺之制。百丈之下有黄檗希运、沩山灵祐等,希运之下有临济义玄。义玄设立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接化徒众,机锋峻严,门徒众多,蔚成临济宗,此时已是晚唐。及至宋代,又自临济义玄,经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沼,七传至石霜楚圆,门下黄龙慧南、杨岐方会复各衍出黄龙、杨岐二派,而与曹洞、云门等宗并立。沩山灵祐独栖潭州(湖南),参学者多达一千五百人,门下以仰山慧寂为最著名,此系即称沩仰宗。
青原行思之下有石头希迁,撰‘参同契’,与马祖并称当世二大龙象,门下有药山惟俨、丹霞天然、天皇道悟。药山一系出云岩昙晟、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曹山本寂等,遂成曹洞宗。天皇道悟三传至雪峰义存,振锡于福州雪峰山,法嗣五十余人,其中,云门文偃发挥独妙之宗致,形成云门宗;另有玄沙师备,下传罗汉桂琛、法眼文益。文益住金陵清凉寺,开法眼宗,此系统有天台德韶、永明延寿、永安道原等高僧辈出。其中,德韶被称智顗再来;延寿撰有宗镜录,重视教学;道原著景德传灯录,明示达磨禅之系谱。
除上举各宗派外,据圭峰宗密之禅源诸诠集都序所载,唐代之禅宗教派共有洪州、荷泽、北秀、南侁、牛头、石头、保唐、宣什(念佛门禅)、惠稠、求那、天台等诸派;宗密之圆觉经疏抄又举出北宗禅、智侁禅、老安禅、南岳禅、牛头禅、南山念佛门禅、荷泽禅等七宗;宗密之拾遗门又另作分类,计有牛头宗、北宗、南宗、荷泽宗、洪州宗等五家。宗密所谓之‘五家’、‘七宗’自不同于后代禅宗所称之五家七宗,此因宗密所处之时代,及其自身属于荷泽宗,故所见禅宗教派亦不同于后世之禅宗史料。
要之,达磨至慧能,其间二百五十年,本宗所举扬之禅风独树一格,祖师语录常引经据典,提示整体佛法,不堕于宗派之对立,可称为禅宗之成立时期。南岳、青原以至唐末五代,其间二百五十年,南宗禅一枝独秀,于思想层面而言,摒除语言文字之葛藤,建立‘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之精神;于实际生活上,建立以僧堂为中心之禅院规制;于禅法之弘传、演布方面,更以灵活生动之机法接引学人,以棒喝拂拳之机用宣扬宗风。久之,乃渐成五家之分立。此一时期,可称为禅宗之发达时期。两宋三百二十年,临济宗复衍出黄龙、杨岐二派,而成为我国禅宗之‘五家七宗’。其中,黄龙派后来由荣西传至日本;杨岐派自杨岐方会后,陆续有五祖法演、圜悟克勤、大慧宗杲等大扬禅旨,蔚为禅之主流。又曹洞宗系统之宏智正觉与临济宗系统之大慧宗杲各倡默照禅、看话禅。于此一时期,诸教融合导致三教一致、教禅调合、禅净双修之倾向,本宗渐失其独立性格,是为禅宗之守成时期。元明乃至清乾隆之世,其间四百五十年,为禅宗之衰颓期。其间虽有海云印简、万松行秀、破庵祖先、无准师范等一代宗师相继崛起,然就一宗之大势而言,毕竟已呈儒释调合、教禅一致之定局。近代禅宗大师首推虚云和尚(1839~1958),于其百二十高寿中,一生弘法不懈,广建丛林,竭力振兴禅宗,维系六祖以来之法脉;传世着述有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禅七开示录等。
韩国禅宗素有‘九山禅门’之称,其开宗立派者大多于唐代时来华习禅,归国后大演教化,久之门庭繁茂,蔚成宗派。此九派之成立如下:(一)新罗善德王时(我国唐太宗时),法朗来唐,师事四祖道信,遂传其法于海东。惠恭王之时,神行来唐,参谒志空,得证心印,返国后于丹城断俗寺弘传北宗禅;神行之下,经遵范、惠隐,至智侁之时,受景文王之皈依,开创曦阳山派。(二)宣德王五年(784),鸡林道义来唐,受传于马祖门下之西堂智藏及百丈怀海,习南顿之旨,在唐三十七年,归国后传法弘化,门下颇盛,立迦智山派。(三)与道义同时游学于唐之洪陟,嗣法西堂,归国后栖止南岳,于兴德王三年(828)创建实相寺,大振宗风,门下多达千余人,是为实相山派。(四)与道义同时期来唐者另有真鉴慧沼,受马祖门下之沧州神鉴印可,归国后创建双溪寺;神武王元年(839),寂忍惠哲亦来唐习西堂之法,返国后于武州桐里山大安寺弘法度众。慧沼、惠哲所传之法系即称桐里山派。(五)文圣王七年(845),无染亦来唐得宝彻之心印,归国后大弘禅法,得宪安王、景文王之皈依,创立圣住山派。 (六)兴德王六年,通晓梵日亦来唐,从马祖之门人盐官齐安习禅,得其印可,返国后于天台山中开阇崛山派。梵日之门人朗空亦来唐,参学于青原行思系统下之石霜庆诸座下,归国后住于南山实际寺阐扬禅旨;此乃青原之法统最早传至韩国者。(七)双峰道允来唐,受传于马祖之门人南泉普愿,得其心法,与梵日同年归国弘化;其后道允之门人澄观折中亦来唐,参谒普愿,归国后住师子山兴宁禅院。道允与折中之法统即称为师子山派。(八)景文王之时,了悟顺之来唐,参学于仰山慧寂座下,归国后住于瑞云寺弘布禅法;宪德王十六年(824),圆鉴玄昱来唐,就章敬怀晖受马祖之禅,归国后备受闵哀、神武、文圣、宪安四王之礼遇,其法嗣审希创立凤林寺,开凤林山一派。 (九)于新罗朝末期,庆猷、迥微相继来唐,得云居道膺之心要,归国后大力弘布,此即曹洞禅初传于海东者。至高丽朝,更有利严、丽严、庆甫、兢让、璨幽等诸师继之宣演玄旨。其中,利严曾来唐依止于道膺座下,得其心传,归国后太祖以师礼事之,后于海洲构建须弥山广照寺,是为须弥山派之始。以上九山总称曹溪宗。由于太祖之崇佛,及其后之定宗、光宗、文宗、宣宗、神宗等之相继护持,禅宗遂得隆盛一时;然至忠烈王以后,国势渐弱,禅风亦随之衰颓不振。
日本禅宗之流传,始于孝德天皇白雉四年(653)道昭之入唐求法。天平八年(732),我国之道璇东渡日本,弘传北宗禅;嵯峨天皇在位时,派遣专使招请义空赴日弘传南宗禅,开日本禅宗之风。文治三年(1187),明庵荣西来宋,师事虚庵怀敞,将黄龙一脉之法传入日本,开日本临济宗之端。贞应二年(1223),永平道元来宋,得天童如净之印可返日,为日本曹洞宗之祖。其门下之彻通义价、寒岩义尹尝两度来宋,归国后大弘法道,其后别开寒岩派(亦称法皇派)。嘉祯元年(1235),圆尔辨圆来宋,至径山参谒无准师范,得传心印,归国后于京都创建东福寺,弘法布化。宽元四年(1246),我国之兰溪道隆东渡日本,为建长寺初祖,关东禅风因之大振。文永四年(1267),南浦绍明来宋,得虚堂智愚之法而归。文永六年,我国之大休正念赴日,住建长、圆觉等寺,颇受朝野之归崇。其后我国又有一山一宁、西涧子昙、东里弘会、远溪祖雄、灵山道隐等诸师相继东赴日本弘传*,各揭禅风,大振法道,蔚成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盛况,包括千光派(荣西)、道元派(道元)、圣一派(圆尔)、法灯派(觉心)、大觉派(道隆)、兀庵派(普宁)、大休派(正念)、法海派(静照)、无学派(祖元)、一山派(一山一宁)、大应派(南浦绍明)、西涧派(西涧子昙)、镜堂派(镜堂觉圆)、佛慧派(灵山道隐)、东明派(东*日)、清拙派(清拙正澄)、明极派(明极楚俊)、愚中派(愚中周及)、竺仙派(竺仙梵仙)、别传派(别传明胤)、古先派(古先印元)、大拙派(大拙祖能)、中岩派(中岩圆月)、东陵派(东陵永玙)。其中,除道元、东明、东陵三流属曹洞禅,其余二十一流均属临济禅。又二十一流中,荣西一派(千光派)传承黄龙之法脉,其他皆继燃杨岐之法灯。另于承应三年(1654),我国之隐元隆琦亦东渡日本,开黄檗一宗,迄今犹与临济、曹洞成鼎足之势。
盖‘禅’起源于印度,其原意即指静坐敛心、正思审虑,以达定慧均等之状态。于释尊之前,印度即有以生天为坐禅目的之思想;至释尊时,始展开远离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印度佛教之禅观思想乃渐次发达,并产生无数之禅经。随佛典之传译,自汉末,禅法已传入中国,惟最初均为小乘系统之禅观思想。东晋鸠摩罗什以后,介绍各种禅法,尤以念佛法门为要。至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列举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等四种禅之说,乃激发当时讲究禅法者另辟途径,如后世所说之五类禅,即是依于楞伽经四种禅之说而来;又肇启中国禅宗之菩提达磨,虽即禅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中之达磨多罗禅师,然其所传之如来自性清净禅即是基于楞伽经所说者。此外,慧可、僧璨均被称为楞伽师,道信、弘忍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提倡一行三昧之说,至六祖慧能方以金刚般若经为正宗;盖彼时楞伽经已偏重文句疏解,不免名相支离之故。至中唐以后,盛行拳拳棒喝之机法,禅之意义扩大,不必静坐敛心才是禅,即搬柴运水、吃饭穿衣等平常动作亦可称之为禅。
要之,本宗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最主要者莫过于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为在不涉思惟计度之情形下,外加学问修证之功,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规之创设。尊宿、大众于一定之规矩下,定时起卧、打坐;尊宿为大众开示诸佛列祖之机缘以提撕之。又阅读经典虽非要务,然仍以楞伽、维摩、金刚般若、首楞严等诸经为众经之核心。古来尊宿亦6 遗有语录,成为后世禅徒习禅悟道之重要参考资料。[禅门师资承袭图、祖堂集卷十七、卷二十、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五灯会元、禅门宝藏录卷上、卷中、八宗纲要卷下、朝鲜禅教考、日本禅宗史要、禅学思想史、日本佛教要览](参阅‘五家七宗’112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0:03
01 杨黼受老僧开示竭力孝亲 杨黼,是安徽省太和县人。他感觉人生无常,立志修道,听 说四川省无际大师的道行很高,为了要亲近明师,他就辞别双亲, 离开故乡,到四川去访师求道。刚抵四川省境内,遇见一位年逾 古稀的老和尚,他向老和尚很恭敬的顶了一个礼,老和尚问他说: “你从哪里来?到四川来做什么?”他答道:“我从安徽省来, 想到四川参访无际大师,修学佛法的大道。”老和尚说:“你要 见无际大师,那不如见佛。”杨黼问:“我很想见佛,但不知佛 在哪里,请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吗?”老和尚说:“你赶快回家 去,看到肩上披着大被,脚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杨黼 听了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就整理行装,雇舟返乡,在路上跋 涉了一个多月,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他敲着家中 的大门,呼唤妈妈开门,他妈妈听到宝贝儿子回来了,欢喜得从 床上跳起来,来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倒拖了鞋子, 匆匆忙忙的出来开门,迎接爱儿。杨黼看到披衾倒屣的妈妈,顿 然觉悟父母才是活佛。从此以后,竭力孝顺双亲,在物质方面, 尽量使父母满足,在精神方面,尽量使父母快乐,后来杨黼享八 十岁的高寿,临终时候,诵金刚经的四句偈,安详而逝。(取材 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 父母即是事佛也。”古德有云:“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 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勒, 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从以上佛教的*及古德的言 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黼的开示,确有至理。 02 徐一鹏纯孝感动猛虎 徐一鹏,是浙江省鄞县人,对父母很孝顺,家中贫苦,不得 不出外谋生,在海滨一个村庄中设馆授徒。有一天夜间,他做了 个奇异的梦,醒来以后,对主人说:“恐怕我的父亲在家中病重, 我急欲回家看一看父亲。”他在归家的途中,经过一处山岭,忽 然遇见一只猛虎,由于孝父的一片诚心,虽然遭此危险,一些也 不惊慌,他很镇静的祝祷说:“我为了父亲害病,急欲回家侍候, 愿老虎怜悯,不要阻挡我的去路。”说也奇怪,那只老虎好象很 受感动似的,竟回头而去。徐一鹏回到家中,他父亲本已病重得 昏迷不醒,看到儿子回家,竟苏醒过来,对他说:“我的爱儿, 你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老虎吗?刚才我被摄至冥府,听到一 个绯衣人的谈话,知道我本来已命该寿终,因为儿子纯孝的感动, 使猛虎也退避,冥司特地延我寿命一纪。”后来他父亲的病,果 即痊愈,过了十二年才去世。(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近今西洋科学家亦极注 意研究。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日台北*日报刊载李元庆译“神 秘的灵感”一文,报导美国杜克大学灵感心理学专家李恩博士, 研究心灵感应,极具成就。我国古代书籍,对于心灵感应的事实, 颇多记载,如二十四孝中的孝子曾参,他的母亲在家中有事咬着 手指,曾参在山中就发生心痛的感应。本文所载孝子徐一鹏,他 的父亲在家病重,他在外就得到奇异的梦,这也是父子间的心灵 感应。从孝子曾参及本文徐一鹏的事实看来,可以证明父慈子孝, 最易发生感应。 03 潘综以死救父免于匪祸 潘综,是晋朝时代浙江吴兴人。当时妖党孙恩作乱,匪兵攻 破村邑,潘综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难于行 动,他就背负着父亲,逃避匪祸。因此他不得不走得很慢,有给 匪兵追上的危险。他的父亲潘骠对他说:“我年已衰老,不能行 动,无法逃走,你年纪轻,独自一个人逃,还可来得及避去匪祸, 如果带着我走,走得很慢,势必给匪兵追上,那么我们父子二人 都要遇难。希望你不要管我,自己一个人逃,可以保全你的生 命。”潘综听了父亲这一番话,虽觉很有道理,但还不肯舍弃年 老的父亲,结果终于给匪兵追上。潘综向匪兵叩头说:“我的父 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求求你们饶恕他,保全他的老命吧!” 他父亲潘骠也向匪兵请求说:“我的儿子年龄轻,本来可以走避, 为了不肯舍弃我,所以没有走。但我年已老,死也没有关系,只 求求保全我儿子的生命。”有一个匪兵正要举刀砍杀年老的潘骠, 老人家吓得魂不附体,潘综急忙把老父抱在腹下,匪兵就举刀转 砍潘综,一时被砍得皮破血流,顿时昏晕过去。忽然另一匪兵跑 过来,对其余的匪兵说:“这一青年以死救父,是难能可贵的孝 子,怎么可杀他呢?杀孝子是不祥的事,万万不可杀!”其余匪 兵听了,急忙把潘综救活过来,护送他们父子二人安全回家。 (取材自《德育古鉴》) 04 孝媳守护病姑得免火灾 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平(即今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 毁的房屋,达百余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 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可是在这一 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 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这一间幸运的破屋 中住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据人们这样说:破 屋中仅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 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 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 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所以她宁愿牺 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一年复一 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姑,口无怨言,面无怨色。在这一场 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 方向,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 守护病姑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 (取材自《滦阳消夏录》) 05 道丕法师诚感父骨 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 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着母亲到华山 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买米, 只得饿着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母亲问他:“儿子吃饱饭了 吗?”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回答说:“我已经 吃饱了。”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霍山的战役中阵亡,他母亲 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战死,尸骨暴露在风霜中,你能把它寻 回来安葬吗?”法师奉了母命,一路赶往霍山,寻取父亲的尸骨。 可是他看到战场上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无法知道究竟哪一 具是父亲的遗骨。他就日夜的诵经,向空中祈祷说:“古人精诚 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事,现在我要寻取父骨,祝愿群骨之中, 如果有转动的,那就是我父亲的遗骨。”他专心一志的注视着一 大堆白骨,精诚祈祷,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 摇动了很久,他知道这绝对是父亲的遗骨,不禁高兴得跳起来, 把那具髑髅抱在自己的怀中,带回家中见母亲。就在这天夜间, 他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师带着父 亲的遗体回来,随即安葬。当时的人,都认为道丕法师的寻得父 骨,是至孝的精诚感应所致。后来法师在朝中讲道,常居首席的 地位,颇获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师的孝行,绝粒而饷母饥, 诵经而获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殁,至行超乎古今,可说是佛门 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取材自《高僧传》) 【湘清按】蕅益大师有言:“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 其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历有明徵。”从道丕法师孝行 的故事,不仅可以证明至孝的感应,且足以破除世人“释氏无父” 的误解。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
wtru╝m歆d绉z①浴u╝a|q睢σ75265653122011-9-9 17:29:44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1:38
我所知道的,供师兄参考下。
禅修有分适合不同的人的根性的:有顿教大乘禅修法门,有渐进式大乘禅修法门。
——
六祖大师说的是顿教大乘禅修法门,《六祖坛经》 云: 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
——
渐进式大乘禅修法门:
《占察善恶业报经》中的“唯识心观”是渐进式的大乘。经中讲到: 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 凡是志向大乘,志向觉悟,志向自性,志向净土*都可以修行,哪怕你目前还是半信半疑,信疑参半,没关系,唯心识观最能够让我们很快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在这里就怕你没有这个志向,有这个志向就可以修这个观法。)
同时 《占察善恶业报经》 中还重点提出: 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着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先学唯心识观。(所谓钝根就是对于一切法唯心想生这个道理并不明了,五欲执著比较深,业障厚,心如猿猴难以调伏。这样的人就是钝根。现在这个时代,钝根者还是占多数的,所以我们要先修习唯心识观。)因为: 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注:唯心识观法门摘自地藏论坛刘欣师兄的贴:《唯心识观-无相禅》)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3:29
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也就是要开悟。
禅宗经典主要是,《金刚经》《六祖坛经》《圆觉经》《楞严经》《五灯会元》等禅宗公案
《维摩诘经》《楞伽经》《心经》
禅宗可以听
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
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5:54
起疑情,其实佛法中讲的都可以作为起疑情的话头,比如,离见闻觉知的那个是什么?父母未生我前的本来面目,狗子有佛性吗?不管哪句话,能勾起疑情就可以。
咬住疑情,昼夜咬住,如救命稻草,不可须臾放舍
日久即冷暖自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8:35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21:33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6 00:48
佛教中的异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6 04:19
没有了它,就成就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