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各地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过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8 06:41
我来回答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8:11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相传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日子。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因为织女是个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在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
都要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于是,七夕便被赋予了
“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这两种涵义,围绕这两个主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006 年5 月20 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表达希望牛郎织女能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杀
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便能永远不分开。在浙江嘉兴乡村有七夕香
桥会,每到七夕,人们都赶来用香搭制成桥,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
象征着牛郎织女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江浙一带,七夕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据说七夕
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流下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在浙江绍兴农村,这
一夜会有一些少女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时倾听牛郎织女相会时说的悄悄话。这些少
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初七清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这样的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
七水”。这天早上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七夕节”最基本的“乞巧”主要有“穿针乞巧”、“投针乞巧”、“喜珠应巧”、“兰夜斗巧”4 种形式,此外还衍生出其他一些方式。姑娘们除了会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饰物赛巧,还会备香案摆瓜果乞巧。各地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面点。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的几案上,先要请天上的织女品评。然后人们一面观赏着遥远的星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会使人变得灵巧。
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大多就是陈列瓜果乞巧,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则会在七夕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祈求得巧。
在胶东地区,多见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
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艺。”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
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儿,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
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七月初六至初七,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
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
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
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互相赠送,以示
友情。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
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与此同
时也派生出一些新时代特征的七夕活动,如:相亲大会、大龄青年联谊会等⋯⋯
参考资料:《七夕节民俗扫描》沈海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9:29
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1:03
中国各地七夕节习俗
【江南】
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周围会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诗人林杰的诗《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西南】
染指甲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们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这样可以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而言还意味着找到如意郎君。
七夕不只是在中国有,日本和韩国也有
【日本七夕】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便把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七月七日庆祝。阴历的七月七日被称为“旧七夕”。【朝鲜半岛】
朝鲜时代的风俗是孩子们以牛郎和织女为素材作诗,另外亦有向北斗七星祈求长寿与幸福。
【胶东】
胶东地区则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妇女们穿上新装,欢聚一堂、盟结七姐妹;少女们则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称巧饼,用来祭祀织女。
【广东】
在广东,人们六月便开始准备,把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等待发芽。临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鹊桥,还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七夕之夜,人们在厅堂中摆放八仙桌,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和女红巧物。
【闽南】
在闽南,当地人把织女称为“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的神。闽南的习俗在七夕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红糖糯米饭以驱虫防瘟疫。
【台湾】
七月七也是“七娘妈”的诞辰,七娘妈是儿童的保护神,床母是幼儿的保护神,台湾人有拜“床母”的习俗,有幼儿的家庭便在这晚祭拜床母,还会焚烧纸钱“四方金”(或“刈金”)和“床母衣”。七夕大多反被商人炒作,变成商业化的七夕情人节;除了在台南、鹿港还保有做十六岁成年礼,传统七夕民俗活动在台湾已日渐式微。
【香港】
现时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用来拜祭七姐。而过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
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2:55
大同小异吧,传统一般是这么过的:
七月初一:泡巧芽,做巧工。
将豆、麦种子盛放在湿润的浅水盘上,放在通风温暖处,准备七日做巧芽汤;七夕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种,女孩子们竞赛手工作品也是一种,这几天内不妨用心创意一下。
七夕白天:置巧果。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七夕午时:“投针试巧”
将一盆清水放在阳光下,准备一枚涂有油脂的针,分别将针抛在水面,在张力的作用下,油针会浮在水面的油膜上。水底的针影会多种多样。观看针影可以判断手巧与否(无实际预言意义,仅做娱乐一笑)。按古时的说法,针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等简单形状说明手工比较笨拙,而出现“动如云,散如花”等复杂形态的,恭喜,你是个手巧心细的MM。正午太热,可放在阳光灿烂但不灼人的上午十点或下午三点左右。
现在,一般人把七夕当成中国的情人节,情人节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在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那么你知道这其中的讲究和含义吗?玫瑰代表爱情是众所周知的,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还另有吉意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5:03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因为这一天是牛郎和织女这对苦命鸳鸯相聚的日子。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所以全国各地都会在这一天通过各种习俗来庆祝七夕节。
在江苏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周围会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诗人林杰的诗《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在日本:
日本的七夕节又称七夕祭,其他日本人比中国人更重视这个节日,所以大街上都可以看到布置的相当有特色
在韩国:
那天都会做一种糕点叫蒸片糕,织女巧手的故事深深影响着他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7:27
广东——七娘会
在广东,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代、*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间多称“拜七姐”。据参加过*年间的“拜七姐”活动的老人回忆,广州西关一带,尤为盛行“拜七姐”。活动一般是在少女*中进行(男子与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并行礼祭拜而已),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将一些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让它们发芽。临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凑起一些钱,请家里人帮忙,用竹篾纸扎糊起一座鹊桥并且制作各种各样的精美手工艺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厅堂中摆设八仙桌,系上刺绣台围(桌裙),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及女红巧物,大显女儿们的巧艺。有用剪纸红花带围着的谷秧、豆芽盘,盘中点着油灯,灯光透出彩画薄纸灯罩,艳彩夺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兰、茉莉、素馨及其他鲜花插在铜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难辩;
福建仙游——白糖炒黄豆花生
在仙游,这天每家每户都会去做炒豆,材料是白糖,黄豆,还有生花生。黄豆要提前一天浸泡,然后第二天在锅里炒半熟拿起来备用,花生也是要在锅里炒热拿起,接着把白糖倒进锅里煮,等糖化了,再把黄豆和花生倒进锅里一起煮。 这习俗非常久了。
绍兴:待嫁的少女会在这天晚上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下,据说这样能偷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为自己带来美好的爱情。
宁波:当地居民会在这天用油煎炸各种面粉制作的“巧果”,女孩子还会在晚上对月穿针,期望织女能赐于其灵巧的手艺。
广西:广西西部的人们会在七夕这天早上去河边用新瓮取水,传说天上的仙女会在七夕早上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祛病。
湖南:湘潭地区的《攸县志》记载:“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当地的人们在七夕这天有沐发的习惯,以求得到神仙的保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20:09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们都是怎么过的,但是我们家这边的我还是略知一二的。
七夕的说法:安徽中部一个小镇,还记得端午节小朋友手上系的五彩线么?端午节那天戴上,到七夕这天就把摘下来,扔到青瓦房顶上,当喜鹊看到这些五彩线就会把它们叼走搭成彩虹桥,牛郎和织女就通过这个桥相会。到了晚上,小朋友可以到葡萄架下面就可以听到邱浪和子女的对话呢。至于在饮食或者服饰方面没有特别的讲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23:07
卖花的又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