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4 22: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4 23:38
科举制是古代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古代*录用的主要制度,十分有利于官僚*的发展,唐代以后科举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中高层*几乎都是科举出身。
科举制最大的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权力的垄断,使整个社会更加开放。
而状元是科举中的第一名,是科举中的佼佼者,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最终登上了榜单中的顶端,实属不易。自古以来,人们对状元们都报以赞许和崇拜,可谓荣誉之至。同时,科举状元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大,有关他们的故事和美谈,至今都传颂不断,在各种场合和载体传播,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
作为最优秀的科举代表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分析他们的籍贯、出身背景、婚姻关系、*遭遇和故事等,可以一窥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性质。所以,状元郎的故事我们不得不看。比如宋仁宗皇五年的状元郎郑獬(xie)。
这个人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北宋众多状元中,最不怕事,也是最不畏惧的状元,他曾经大骂主考官。在常人看来,得罪了主考官,基本就意味着科举黄了,但结果呢?此人不仅没有被刷下来,而且还成了状元。
郑獬是湖北安陆人,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此人少年的时候,曾在随州大洪山苦读,有一天,郑獬读书读累了,睡着了,睡梦中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龙,在水池中洗澡。后来梦醒后,他去请教算命大师是什么意思,算命大师说这是要中“状元”。此事被记载在《大洪山志》中。
虽然此事有些神鬼之说,但也有一定的可信度,我们不妨将其看成是郑獬在大洪山苦读时,就构筑了一个状元梦,这其实是符合情理的。
后来公元1053年,宋仁宗皇祐五年,郑獬参加科举考试,果然进士第一,为皇祐癸巳科状元。
不过郑獬成为状元还有一个故事。
郑獬这个人可能有点非常自负,在这以前的一次考试中,国子监呈送他的卷子时,把他排在第五位,这让让感到十分委屈,很不满意。于是他在《谢主司启》中大发牢*,他在给主考官的答谢词中这样写道:“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还说“骐骥已老,甘驽马以先之;巨鳌不灵,因顽石之在上”,
意思是骏马老了,甘愿让劣马跑在前面,鳌龙不灵了,是因有顽石压在身上,反正就是大骂主考官。把主考官气得翻白眼,十分嫉恨。
跟没想到的是,冤家路窄,在廷试时这个主考官又是主考官,心想报复的机会来了,这一回一定要让你小子落榜,让你为你的狂傲付出代价。
于是在判卷时,凡是答卷内容和风格与郑獬相似的,统统不予录取。可是后来拆封时,郑獬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这就是宋*试的公正,因为当时试卷是弥封、誊录。郑獬能成为状元,真应该感谢当时完善的考试制度。
这个故事记录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上,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可信度。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北宋社会的开放和公正客观,考试制度完善,虽然郑獬辱骂了主考官,但最后还是获得了科举状元的名头,并不影响他的仕途,虽然遭到报复,但主考官并未得逞。
中了状元后的郑獬历任陈州通判,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知制诰,享正三品,修起居注。
郑獬为官后,以强国惠民为己任,凡是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他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且敢于向皇帝直言。宋英宗即位后,他按真宗乾兴年制度,治永昭山陵。此工程规模宏大,劳民伤财,动用库钱150万贯、细绢250万匹、白银50万两、民工46700人,开支极为庞大。郑獬上疏,请求皇帝体恤民情,从俭营造。最终,英宗采纳了郑獬的意见。
他在地方为官的时候,为百姓的痛苦大声疾呼,尽力为百姓排忧解难,深入所辖各县,访问民间疾苦。而且他还经常捐助救济百姓,结果家中从来都没有积蓄,一家人的生活也十分清苦。由于每日吃饭咽菜就是萝卜白菜,后人都说郑獬为“郑萝卜”。
他在仁宗、英宗两朝时,仕途一直很顺。但直言的官,总会得罪了,所以,到宋神宗的当政的时候,他因“极言进谏,议论朝臣”得罪过不少人,被贬至开封府。而且他还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不肯推广新法,结果为王安石所忌恨,被贬到地方为官。公元1069年贬到杭州。最终病死安州,时年五十一岁。
据说郑獬去世的时候,连安葬费都没有,子孙没办法只好将灵柩盖上蓬蒿,送进一座寺庙里停放。就这样一直停放了十年,十年后,郑獬的生前好友滕元发出任安州知府,闻知此事,急忙赶往寺庙里探视。最后,由滕元发用俸禄资助出殡安葬。
当时人知道这件事后,无不落泪,都说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