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吃爆米花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3 22: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3 23:57
腊月初一日,祁县等晋中各地有食爆玉米花习俗,取意祛百病。俗语有:“腊月初一不吃炒,一个起来一个倒;腊月初一蹦一蹦,又免灾来又去病”。这是进入腊月里的第一句有关腊月的民谣。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爆米花在祁县也叫“炒花儿”。因为已经快要是腊月初一了,而腊月初一又是“咬灾”的日子,每于腊月夜深,祁县人食以“爆玉米花”,谓之“咬灾”。以期来年平安吉祥。一是为了给孩子们打打牙祭,二是借着棒子花在锅里爆出“噼噼啪啪”的热闹声,预示着年终岁末的来临,辞旧迎新又开始了。小时总时围在爆米花的跟前,看着*边摇那黑黑的大蚕茧似的筒边拉风扇吹火,等待他把那筒取下对住口袋,用脚使劲一踩,伙伴就去抢溅到周围的地上的玉米花。有时家里用大锅自己炒,围在火炉边帮着炒也趁机偷偷捞几个烫得手红红的。不过自己炒并爆不出花开,最多只裂几缝,象含苞怒放的花骨朵。相信年纪大些的朋友都与我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如果米花已不是稀憾物,每天的集市都有轻便的玉米加工器,加着奶油和糖精,还专门的甜玉米。吃起来肯定好吃却少了愉悦和期待。
爆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爆米机)加热加压,到一定的压力后让其瞬间释放出来,腊月初一的爆米花——祁县民俗文化笔记靠着压力的变化,米变成了爆米花。其加工过程不放化学原料,是一种很环保的物理加工。爆米机象一个葫芦,一头连着压力表和转动架,另一头开口,封盖打开时用螺栓栓在爆米机口一侧,封上时与另一侧有一点咬合,并有机关锁紧。爆米机横放在一个铁架上,下面由炉子对其加热。容器预热后,就可将米放入其中,盖上封盖,由风箱对炉子加风,进而加热,不断左右旋转爆米机使米不致烧焦,压力一定时,将爆米机移离火源,封口对准盛爆米花的麻袋启封,一声钝响,玉米冲出来,成了爆米花。爆米机加工的不仅仅是玉米,还可是高梁、黄豆、麦仁等。
近年看见过人加工玉米成爆米花,将玉米加点蓬松剂,放入高压锅中,对高压锅加热,加普通锅盖,锅盖上安有搅拌装置,可对锅里的玉米不停地搅拌,几分钟后爆米花就成了。对照传统爆米花的加工过程,程序是简便多了,但有蓬松剂,还能多吃吗?与机器加工的性质一样的一种食品---炒米,是全过程用手工加工而成的环保食品,人们将稻谷放在盐水中浸泡数天,滤起翻晒,用砂加热炒制,再用炒米筛装起滤去砂子即可得到炒米。与爆米机爆出的爆米花(也叫炒米)相比,手工加工的炒米香酥可口,不会受潮疲软,但产量低。以爆米花(炒米)为原料的产品,当以炒米糖为最好吃,尤其是手工加工的炒米本身咸的,香酥可口,加入糖后,风味就更独特了。在街上,加工炒米糖的摊点往往与爆米机连在一起,刚爆出来的爆米花此时酥脆,加工后马上封起,保留很久不受潮疲软。加工炒米糖时,先在大铁锅里放上一碗水、一些白砂糖、柠檬酸,加热将糖水熬成有粘性的糖稀时,放入炒米、炒花生米、炒芝麻,搅拌均匀后起锅,倒在事先放好模架的门板上,用滚筒压实,切成小块,撤去模架,将切好的炒米糖整齐码好,放入胶袋或果盒保存。
乡下也有人家自己炒玉米花。村外土坑的阴面撮一簸箕细沙子,回家用筛子把沙子筛干净,然后从麻袋里取出玉米或从现房前院里玉米架(许多人家把玉米放在当院木架上,风干后,等吃了再搓成粒去磨面)拿几个籽粒饱满玉米棒子,搓下玉米粒,准备炒玉米花。其实用大铁锅炒玉米花也是个技术活,不很好炒,把握不好火候,玉米粒就炸开的不多,或糊了或“死粒”多。炒玉米花一般是妈妈或爸爸的活,先把大铁锅烧干,然后倒入一簸箕细沙子,把沙子炒热了,摊开沙子,把玉米粒放在沙子中间,再用铁铲子把四周沙子埋在玉米粒上面,然后用小火慢烧,过一会儿,听到沙子里“噗噗”响声,一声两声三声,等到这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时,就用最快的速度用铲子翻来覆去的搅动,沙子带着玉米粒上下翻滚,只听到“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集中爆响声,跟放鞭炮差不多。
腊月初一的爆米花——祁县民俗文化笔记 快腊月的日子了,县城的大街小巷皆可听见“嘭嘭”的响声,这是在爆米花。孩子们也快乐的跟着蹦,那个刚进入腊月准备迎接过年的喜庆味道也一起在玉米花的爆炸声随着寒风冷雪中一起弥漫了开来。腊月初一前两三天,县城乡村肯定要来一个带着爆米花机的中年汉子,根本不用吆喝,在村子的*路口处,支起小火炉,安装好吹风机和爆米花机,通过预先看到的孩子们一阵阵惊喜的喊声,就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子。这时主要是家家户户的孩子或少数的大人都用大碗、搪瓷缸或盘子端着玉米粒来爆玉米花了。家家户户都希望借着玉米花爆炸声,给即将到来的新年讨个吉利,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年。从下午爆到天黑了,有时天还飘起了雪花或刮起了寒风,爆米花的汉子还是一手不紧不慢的拉着吹风机,有时也有热情好动的大点的孩子帮助拉吹风机的,另一只手一圈一圈转动着爆米花机,不时的看一眼压力表,等压力表指针到指定位置,便抬起爆米花机,把爆米花机出口处对准一个前边是黑胶皮口后面是一个长长的布袋子,用脚踹住爆米花机的底座,然后喊一句:爆了呀,胆小的捂耳朵呀。接着用扳手搬开爆米花机的盖子,有的孩子也许还没有捂住耳朵,就听到砰的一声炸响,炸开的爆米花就飞进了长长的布口袋。然后就不用管了,主家的孩子自己会去把布口袋里的爆米花倒进柳条篮子里。这时汉子用嘴吹吹爆米花机的前口沿子,或用抹布擦拭一下,然后接过下一户孩子递过来的玉米,用自己带的搪瓷缸子量好放入的玉米数量,倒进爆米花机的铁肚子里,随后放进一点点糖精,拧好盖子,把爆米花机放在炉火上边的铁架子上,拉起吹风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那时候,农村的孩子要多淘气有多淘气,大冬天爬树捅喜鹊窝,溜冰打尜,麦田里骑驴,打架骂街,真是“三天不挨打,上房就揭瓦”。这么淘气的孩子,在等待爆米花时,只要把一个篮子挨着一个篮子放好,孩子们队伍排的歪歪扭扭也没有关系,肯定是知道谁先谁后,没有一个加塞的,而且都耐心的等待,顶多也就是忍不住要一把先爆好人家的玉米花预先解解馋。而爆米花的汉子也不管孩子们有多急,仍旧不紧不慢的转着爆米花机,只看到红红的火光映照孩子们焦急的深情,被冷风冷雪冻的红红的脸盘,在等待中一锅锅玉米花在爆炸声飞出,随之是孩子们一阵又一阵雀跃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