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4 10:3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4 12:05
出自《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意思是要知道一个物体是否平直,那么一定要用准绳量一量;想要知道一个物体是方还是圆,那就要用规矩来测一测。
全诗(节选)如下:
三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务在自知。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犹恐不能自知。今贤非尧舜汤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钻荼、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於不自知。
译文如下:
想要知道平直,就一定要有水准墨绳;想要知道方圆,就一定要有圆规和矩尺;君主要了解自己,就一定要有耿直之士。所以天子设立辅弼,设置师保,是用来举发天子的过失。人本来就不能了解自身,君主尤其严重。国家和自身的存亡安危,不要到外部寻求,关键在于自知。
尧设置了一面进谏的鼓,舜设立了一根供书写批评自己的木柱,商汤有朱门主管纠错的*,尚且害怕不能自知,现在的君主,贤明不如尧、舜、汤,却采用遮蔽视听的做法,靠什么来了解自己呢?楚成王、齐庄王不自知而被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自杀,所以没有比不自知更大的坏事了。
《吕氏春秋·论·不苟论》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
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吕氏春秋》以道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
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苟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4 13:23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