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叩九拜五体投地分别指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3 19:5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3 21:20
三拜九叩
宗教学上的叩拜起源于上古巫祝中的祈祷。
在汉代后经发展,叩拜之礼仪也成了一种修行法门。里面暗藏养生*的口诀。教徒叩拜神像一是净化心灵,表示对神仙佛祖们的景仰尊重。二则可使身心慧光圆通,养生*。
道教的三拜九叩如下所示:
一:走进庙观后,进入大殿,面对神像,首先两手放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尺远,身心安静,肢体放松,妄念不要存,嘴里舌搅华池甘液自生。静下心神。
二:头脑清静后,下颏内收,舌顶龈交,含胸顶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诀通阴阳。子午诀就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接通手肺阴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合。男女左右手相反,又称太极诀。然后呼气三口将诀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三:迈出左脚,跨出右脚。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完腰鞠躬同时拱手,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诀,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向右下划半圆。
四:在右手划分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母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位,左手其余四指盖在右手背上。此时脑子里要观想你叩拜的神佛化成一道光进入你的体内。手在做时,意念要到,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轻叩三下,引导腰背督脉之气,上升于头顶,百会穴,此为返老还童式,是为还精补脑。
意念观想自己身上放出万道金光。此是于你叩拜的神佛金合二为一。
五:起身,左手护心,引导督脉之气下降十二重楼,落入丹田。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到脚跟七,脚尖三角形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此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降于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中分出来,向右下划半圆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腰部命门向外突出,尾骨*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防体内真气过泄,此是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护心,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到脚跟七,脚尖三角形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此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降于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中分出来,向右下划半圆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母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位,左手其余四指盖在右手背上。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轻叩三下。此是三拜九叩。
七:接着起身打拱鞠躬,左脚先退一步到位,两脚靠拢立正,弯腰打鞠躬退出大殿。
三跪象征人三宝精气神,道三宝道经师,天三伯日月星,象征三才。九叩象征纯阳之数。
三跪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心态保持平和。过去道门有位前辈每天*三跪九叩达上万次,出现了辟谷现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3 22:38
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
五体投地可以说是佛教礼节中最高的一种礼法。也称“顶礼”。它的一般规则动作是这样的:先合掌,再低头(或问讯),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两膝随之跪下、头额触地(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等头额触地以后,随之翻掌,表示两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对象。翻掌后稍停一会儿再起身,此为一拜。一般有三拜、九拜、百拜等。在拜佛时,一般还要称名号。拜完后还要打个问讯礼。如果顶礼的是僧人,则要称“顶礼xx法师(或和尚)”。但在礼僧时需注意。一、如果礼拜时,礼拜的对象正在躺着,这时就暂不要礼。二、礼拜的对象如果是和佛菩萨像处相反方向时,礼拜不能背对佛菩萨像,面朝下(以佛菩萨像为上)去礼拜僧等等。另外,僧人不能拜俗人和居士。
俯首至手(这叫拜)五次,叩头至地(这叫扣)三次,然后起身,拱手侍立——用于最正式的场合(*三年一次的入京朝见,贡士在殿试、传胪时行礼)。一般三拜四拜,然后起身侍立。接圣旨时要跪。*参与祭祀或对人表达感激时一般到四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4 00:13
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会意字。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
本义:“拜”,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就是站起身来,然后慢慢地双腿膝关节触地,上身匍匐在地,这个动作就称之为“拜”。
“叩”:《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叩”:其动作就是身体不起来,而头在地面,用头叩触地面三次。
这种站起身来,双膝触地,头在地面叩动三次;然后又起来,进行三次的“拜”与“叩”,加起来也就是“三拜九叩”。
“拜”与“叩”的实质,各有什么修真意义呢?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
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
“叩”:就是顶礼恭敬。因为,头部里面是整个性体系统最集约的区域,也是性光产生的区域,而且性体系统的办公室也在这个区域。
用 “叩”而振动大脑,表示主动将我的性体也奉献、祭献,接受外在的加持。一方面,是表示礼敬——至诚的礼敬,将性和命这两大系统都做出无私的奉献;二方面,也是表示愿意虔诚地接受外在能量的布施和灌入。
所以通过这个命身——命体和性体所居住环境的 “拜”和“叩”的双向的启动,而使性命两大系统都调动起来,进行无私地奉献,并且没有*地接受,因而完成这个礼德持守。
五体投地 wǔ tǐ tóu dì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
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
参考资料:老子学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4 02:04
宣化和尚是吉林省双城人氏,俗姓白,父富海公,一生勤俭治家,务农为业。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好善乐施,有求必应,认为“为善最乐”。乡里称赞不已,称为活菩萨。
于戊午年三月十六日,在夜间太夫人梦见阿弥陀佛降临,身放金光,照耀世界,震动天地。惊醒之后,异香扑息,其味非常,清澈肺腑,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久,宣公降生人间,连哭三天三夜而止,盖觉娑婆世界之苦不堪忍受故。今将宣公上人自述出家的因缘,摘录如下:
我在十二岁以前,脾气很倔强,倔强到什么程度呢?凡是有人惹我的时候,就会哭,一哭起来,没有完的时候。父母的话也不听,非常任性,有时候不吃不喝,拼命的哭,令父母也没有办法。当时的想法,知道父母非常疼爱我,我若是不吃东西,父母的心会软,会向我投降。我那时就是这样的不孝,不体会父母的辛苦。现在想起来,实在不应该这样不守规矩。
有一次,邻居的小孩子来到我家,那时,我刚会爬,他也是在爬的阶段,我们在炕上爬,看谁爬得快?我爬到前头,不料他用嘴来咬我的脚。愚笨的我,不知反抗,只知大哭。现在想起来真可笑!
在十二岁那年,和同村小朋友到郊外去玩,发现一个婴儿的尸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情,认为小孩子在睡觉,但叫也叫不醒,看他眼睛闭着,又不喘气。我莫名其妙,乃回家问母亲:“为什么小孩子在郊外睡觉?”母亲说:“那小孩子死了。”又问:“为什么会死?怎样才不死?”当时,有位亲戚便说:“要想不死,除非出家修道,才能不死。”那时候,我对死很怕,也就是不愿意死。又觉得生生死死没有意思。遂起了出家的念头,修道才能了生脱死。
有一天,我对母亲说:“我想出家修行,不知妈妈愿不愿意?”母亲说:“出家是好事,我不能拦阻你。可是等我死后,你再出家也不迟。”母亲已经许可我出家,我心中非常高兴,但是不能即刻出家。当时的我,反省过去做了不知孝顺父母的事,惹父母操心,费了很多精神。怎样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左想右想,想出一个笨法子——向父母叩头,表示忏悔。遂决定发这个心愿。当我开始给父母叩头时,父母吓了一跳,便问:“为什么要叩头?”我说:“因为我以前不知道孝顺父母,惹父母生气,现在知道不对,所以从今天开始,向父母叩头。”父亲说:“既然知道过错,能改就可以啦,不必再叩头。”我说:“孩儿的个性一向倔强。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父母知道我的脾气,不再说什么,默许我的愿心,接受我每天早晚三叩头。
从此以后,每天清早起来(家人在睡觉时),便到院中向父亲三叩头,向母亲三叩头。每天晚上(家人上炕睡觉后),又到院中向父母各叩三个头。叩了一个时期,感觉不够,又向天地叩头。当时不知有天主、地主、人主等名词,只知有天地君亲师,所以每天早晚,给天叩三个头,给地叩三个头,给国家元首叩三个头,给父亲叩三个头,给母亲叩三个头,给未来老师叩三个头。这样的叩头,经过一段时期,感觉还不够,又增加给天下大孝人叩头,给天下大善人叩头,给天下大贤人叩头,给天下大圣人叩头。
以后又增加给全世界所有的好人叩头,也给全世界所有的坏人叩头。乃对天叩头,向天祷告,希望大恶大坏的人,改恶迁善,统统成为好人。这样的增加下去,最后增加到八百三十个头。每次要叩两个半小时的头,早晚两次,需要五小时,我在院中,无论刮风下雨,照叩不误。就是在冬天下大雪,也是在院中叩头。用我的愚诚来叩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样叩了几年,母亲故去,我在母墓守孝三年,仍然在叩头。守孝期满,出家之后,开始研究经典,觉得佛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经典,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经典。其他宗教的经典,不能同日而语,简直是望尘莫及。
我在未出家之前,参加各种宗教的活动,曾经参加天主教的弥撒仪式,耶稣教的安息会,还赴旁门左道的法会。总而言之,到处寻觅了生脱死的方法,到最后很失望,找不到根本解决的方法。各宗教的教义,都不彻底,不究竟。但是发现天主教和耶稣教,普遍令一般人所接受。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新约和旧约,译成各国的文字,义理浅显,容易明了。
佛教的教义,虽然很*,但是文字太深,非一般人所能明了,所以信仰的人很少。当时,我发了一个空愿,决心将三藏十二部经典译为语体文,再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可是我不懂世界语言,也没有机会学习,也没有这种智慧,不知能否兑现呢?
于一九六八年,我来到美国弘扬佛法。到机缘成熟时,美国弟子们,便开始翻译经典,完成我的志愿。经过多年的努力,翻译的成绩颇佳,可是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希望大家再接再励、努力工作。从事这种使命,乃是神圣的、清高的、无上的。把三藏全译成英文,功德无量。
今天果满斯愿,拟将佛经译成英文,引起我想起在往日所发的愿,盼望我的弟子,大家同心协力,来完成我所发的愿力!
宣公上人在南华寺亲近虚老时,蒙老和尚重视,特委要职,受命为南华戒律学院学监,不久转为教务主任。在传戒时,为尊证阿阇梨。以后虚老将沩仰宗法脉传给上人,成为沩仰宗第九代接法人。
为续佛慧命,上人从香港采到美国,极力提倡禅净教三修的法门,打破门户之见。规劝弟子们天天要坐禅,天天要念佛,天天要研究经典。三管齐下,才收事半功倍之效。
上人有超人的智慧,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讲经说法,事前不拟草稿,观机逗教;因时、地、事、人而说,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说出来义理圆融,所谓“辩才无碍”,令人叹为观止。
上人讲华严经时,能闭目诵*,一字不错,笔者认为未曾有,亲自所见,亲耳所闻,所以衷心的敬佩。在上人座下的弟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对上人的德望学识,崇拜到五体投地。
上人教导有方,弟子们循规蹈矩,认真修行,遵守佛制,时时搭衣,日中一食,夜不倒单。可以说,现在找不到第二处;所以万佛城是世界的佛教中心,对所有佛弟子有不可思议的启迪作用。
上人于一九六二年,来美之后,成立中美佛教总会,又成立四大道场。在三藩市有金山禅寺,在洛杉矶有金轮寺,在万佛城有如来寺,在西雅图有菩提达摩中心。为培养弘法的人才,特在万佛城设立法界大学、培德中学、育良小学。为使佛经流通于全世界,故在万佛城成立国际译经学院。现有四十余位僧尼,精通数国之语言,埋头苦干,翻译为英文之经典,已出版六十余部,均获各界好评。
在上人道高德重之号召下,有华籍、美籍、英籍、越南籍青年男女,纷纷皈依受具、出家修道。其中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及学士学位者,放下前程似锦的生活,入佛门求证真理。有的修苦行,如恒观法师为克期取证,禁食七十二天,每天只饮少量的水,创下空前记录。迄至于今,每天只食水果来维持色身。恒实和恒朝二位法师,为祈祷世界和平,发愿三步一拜,已有四年,从未间断,现在仍然围绕着万佛殿在朝拜,风雨不误,身体力行,做一切信徒之榜样。这种学菩萨道为人忘我的精神,皆是效法上人而受彼高风懿行所感动,殊堪钦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4 04:12
俯首至手(这叫拜)五次,叩头至地(这叫扣)三次,然后起身,拱手侍立——用于最正式的场合(*三年一次的入京朝见,贡士在殿试、传胪时行礼)。一般三拜四拜,然后起身侍立。接圣旨时要跪。*参与祭祀或对人表达感激时一般到四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