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2 01:3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2 03:00
几个动词用的十分传神:"破"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十分传神。“鸣”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点”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点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 农村美景使诗人悟出了一种道理,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2 04:18
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2 05:53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