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为什么变成白天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1 13: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1 15:22
安徒生的《丑小鸭》可谓家喻户晓,“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丑小鸭》一文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安徒生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临讨饭境地的、靠为人洗衣生活的寡妇。安徒生从小饱受饥寒和他人的鄙视。14岁时,他只身来到举目无亲的京城——当时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他的理想。
最初,他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歌剧演员,但贫困和疾病毁坏了他的形体和声音。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当时,他的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同往常一样,又一次遭到了不公正的批评。安徒生在日记中写道:“写这个故事(指《丑小鸭》)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又说:“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丑小鸭的经历和追求就是安徒生的生活和理想的反映。无论生活的天空有多少阴霾,都要相信有云开雾散的一天。“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每一株普通的小草都有它开花的理由,每一枚平凡的石头都会有发光的时候。只要开花、发光的信念不变,就会有一枝独秀一石璀璨的希望。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人没了痛苦就只剩下卑微的幸福。”丑小鸭是痛苦的。所有的鸡、鸭都嘲笑他,连自己的妈妈也劝他走远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离家流浪。经过千辛万苦,丑小鸭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获得了幸福。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伊东·布拉格在他几年后回忆童年时说:“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贫贱的名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是的,“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锻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白天鹅总是白天鹅,无论你怎么讥笑,都不能阻止他走向美丽和高贵。
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的、被遗放在牛蒡丛中的天鹅蛋。之所以被“公认”为丑,只是审美者立足点的不同。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丑小鸭的“太大”就是丑的象征;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的眼里,丑小鸭既不会咪咪叫也不会生蛋,自然是*的。在这样的评价尺度下,丑小鸭永远也得不到人们的承认。但不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呢?丑小鸭依然是一只真正的白天鹅。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颇“笨”,学会说话很晚,连玩耍都不机灵,上学时学习很差,被老师讥为“笨蛋”。
其实,爱因斯坦的“聪明”早已显示出来。他12岁时就对几何有特殊兴趣和特殊理解力,他立志做到“通过纯思维来获取知识”。爱因斯坦始终是爱因斯坦,他的智慧不会因别人的讥笑而锐减。如今,爱因斯坦已成了“最聪明的头脑”的代名词。可见,当我们被人无端讥笑的时候,要相信自己就是一只“白天鹅”,执着地走自己的路。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环境的。
晏子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果丑小鸭一直生活在鸡鸭群中,也许他会变成“鸡鸭”式的天鹅,不会飞,也不会想到应该飞。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就像鹰,如果由人来抚养,最多只能飞离地面四、五米。因为鹰妈妈在训练小鹰飞翔时不仅要将小鹰推下悬崖,还要将它的翅膀齐齐折断,免其疯长,促其振翅翱翔。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影响他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丛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秋天到了,丑小鸭看到一群漂亮的大鸟,他们飞得很高。丑小鸭的心里满满的全是仰慕。从此,他再也无法忘记这些美丽的鸟儿。
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丑小鸭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鸟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丑小鸭抑制不住内心的向往,决定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结果,他非常惊喜地发现,自己正是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
苏联作家柯切托夫说得好:“如果你周围是一群鹰的话,那么你自己也会成为一只鹰;如果你是在一群山雀中间的话,那么你就看不到海阔天空。”因此,让白天鹅的美丽感动自己、激励自己,也很重要。
汪国真诗句云:“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只要我们自强、自信、自爱,不懈地追求,不断地进取,总有一天,会变成一只幸福的“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