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0 15:29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0 16:58
名称意思:
大悲:慈悲仁爱之意。咒,就是佛教中真言。听闻或者念诵,都很吉祥,都利益无穷。其实佛教里谈到悲,往往与“慈悲”一体,慈悲,是佛教特有的名词(和我们平时理解的不一样),粗浅的理解就是“拔苦得乐”,去除你的痛苦,让你得到真正的安乐;
所以大悲咒也是观音菩萨全部心灵和愿力的体现,犹如慈母般的关怀众生的伟大人格。
全文释义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祈求一切*,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
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罣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於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
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於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
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
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於听闻佛法之後,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
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
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盘。
大悲咒为任何学佛者所必修,犹金钱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众生一切愿望并治八万四千种病。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如众生诵持大悲咒,不生诸佛国者,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於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
大悲咒84句,但是其中83句都是观世音菩萨在不同的劫数、不同的世界国度显现的不同的化身的名称,每一句都在呼唤观世音的不同的名称,产生不同的加持,最后以“大悲”合一,产生强大的加持力。
听闻持诵《大悲咒》,可以灭除累劫重罪障难,获得一切安乐*,乃至成就无量功德善法。
依《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说,《大悲咒》所具有的大方便威神力,是不可思议且叹莫能尽的。
扩展资料
名称来历: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的功课之一。
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寄于虔心持诵《大悲咒》以自利利他、护持佛法。
《大悲咒》的“相貌”,即是《大悲咒》的真实义,也是观世音菩萨大悲法门的真实义和修行准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大悲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0 18:16
1、名称来历
大悲咒,出自翻译者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你问的一定是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
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的功课之一。
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
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寄於虔心持诵《大悲咒》以自利利他、护持佛法。
2、名称意思
大悲:慈悲仁爱之意。咒,就是佛教中真言。听闻或者念诵,都很吉祥,都利益无穷。
3、全文释义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祈求一切*,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
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罣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於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
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於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
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
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於听闻佛法之後,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
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
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盘。
大悲咒为任何学佛者所必修,犹金钱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众生一切愿望并治八万四千种病。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如众生诵持大悲咒,不生诸佛国者,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於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
扩展资料
大悲咒(佛教术语),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其经本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是一个变化差异较大的晚期增改本,并非“伽梵达摩”译本的原始面貌。除此类藏经外,还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确的可参考文献。如与译经年代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经,以及与汉译本多有一致的*大藏经等。
流传地域:
①“伽梵达摩”为“西印度”人,而其译经地“于阗”的文化交融与“北印度”关联较大,其所依经本应反映“西/北印度”的特征;而“不空”、“慈贤”中本与该本有很大关联。故中略本即是“西/北印度”抄本的反映。
②“金刚智”译本随其携带而来自“南印度”。“不空”从“狮子国”带来大量经本,又在国内收集大量遗留梵本,其译本有中广两种:中本与“伽梵达摩”译本相关,应来自国内收集,可溯源于“西/北印度”;其广本与“金刚智”本相近,即来自“狮子国”等“南印度”一带。因此“金刚智”、“不空”(广)本特征应为“南印度”的反映。
③*经本多是尼泊尔一侧传入:藏文No.723与后期尼泊尔梵本很相近,其地域接近“中/东印度”一带。藏文No.697、690则与此稍异,故而时间更早或是别地传入。
④敦煌抄本则有些独特性,其中有与藏文本汉文本一致的,还有处于差异点过渡状态,乃是时间、地域过渡上的真实写照。
结论:古印度的经典多通过口诵相传,而不注重书写,流传到后来即发生变化。故时间越早且越接近发源地的版本,才可能是错误最少的。佛教中密教部分即率先流行于“南印度”;而于佛典中,该经的宣讲地“补陀落迦”也位于“南印度”的一侧。因此“南印度”即为该《大悲咒》发源地,“南印度”的版本也应是相对错误较少的版本。而结合时间的分析,“金刚智”和“不空”的(广本)译本则相对较符合这一特征。而纵使“金刚智”本来源于南印度,但也流传了几百年,其中局部也已发生变化;而传至别处的版本也不一定都会错,其中也可能还保留了部分原始信息。所以对于一些无法推敲的地方,谁是谁非并无定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悲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0 19:51
1、名称来历
大悲咒,出自翻译者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你问的一定是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
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的功课之一。
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
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寄於虔心持诵《大悲咒》以自利利他、护持佛法。
2、名称意思
大悲:慈悲仁爱之意。咒,就是佛教中真言。听闻或者念诵,都很吉祥,都利益无穷。
3、全文释义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祈求一切*,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
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罣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於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
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於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
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
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於听闻佛法之後,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
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
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盘。
大悲咒为任何学佛者所必修,犹金钱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众生一切愿望并治八万四千种病。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如众生诵持大悲咒,不生诸佛国者,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於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
扩展资料:
《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功课。
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
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寄於虔心持诵《大悲咒》以自利利他、护持佛法。
流传时间:
①“伽梵达摩”译本最早载于《开元释教录》(730年),且此时流行已久,故译经必早于公元730年。
“金刚智”(670-741)新译晚于“伽梵达摩”。“不空”(705-774)译本则再晚些。以上三种唐译本,时间稍有先后,但属同时代。
②“法成”(-848-)由汉译藏本No.691,其咒文直接参考更早的藏文No.697、690两本,其中No.697与汉文本更接近。
“释迦智”(993-1075)译藏文No.723再晚些,该本与上述两藏文本差异较大,而更接近最晚的梵文本,故时间在这二者间。
③敦煌抄本多基于“伽梵达摩”经本而修改,一般为唐代抄本;其内容多处于汉译/藏文No.697、690与藏文No.723间的过渡状态,故时间即在此中间阶段。
④其余多是以上诸本的重译或整理。至于梵文各抄本则晚于宋代。
从经本看来,《大悲咒》因“观世音菩萨”宣说而为众生所闻知,故其本尊是“观世音菩萨”;但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依《大悲咒》的出处《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内容来看,是“观世音菩萨”从“千光王静住如来”处受持得到该《大悲咒》,顿超八地而欢喜发愿,之后才具足“千手千眼”;并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宣说,而是“观世音菩萨”自身得到并宣说《大悲咒》。
所以《大悲咒》的本尊是“观世音菩萨”自身,即“圣观自在菩萨”。
从咒文看来,《大悲咒》有出现“披黑鹿皮”、“虎皮裙”的描述,为密教化的“圣观音”形象。“圣观音”在显教一般为一面二臂的“寂静相”,而也出现有“不空羂索观音”的“披黑鹿皮”、“虎皮裙”的特征。
如《华严经》有:“伊尼鹿皮作下帬”;《不空羂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有:“画圣观自在菩萨形像…以瑿泥耶鹿王皮而覆肩上”。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有:“观自在菩萨…虎皮为裙…以黑鹿皮,角络而披”…这类“圣观音”逐步具有密教特征而仍为一面二臂。
而有些密教经典也将“不空羂索观音”与“圣观音”等同看待。《大悲咒》此描述即是密教化的“圣观音”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悲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0 21:42
——师兄,首先为您解答《大悲咒》的名称的来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0 23:50
《大悲咒》的歌词,是梵语直接音译。没有什么意思。是一种真言,也就是菩萨用声音来利益人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母亲对婴儿哼出的无字歌谣。虽无文字意义,但却能让婴儿安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1 02:15
每一句都在呼唤观世音的不同的名称,《大悲咒》即广为弘传,所以大悲咒也是观音菩萨全部心灵和愿力的体现,《大悲咒》有广: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1 04:56
——师兄,首先为您解答《大悲咒》的名称的来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1 07:54
大慈大悲的,无因缘的慈悲。你父母爱你,是因为他们与你有缘分,但与你有矛盾的人无法爱你。而佛菩萨慈爱一切众生,无论因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1 11:09
那都是佛教符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1 14:40
听懂的都去天国了追问呃。。 还是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