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7 17:3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19:02
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Xanthomonascampestris)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由漆斑菌(Myrotheciumrorim)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尽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由腐霉菌(Pythiumsplendens)引起的秋海棠根腐病症状:感染这种病菌后,扦插苗的根系弱、叶片发黄。诊断方法是茎部和根系出现黑色的糊状物,从插条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茎和叶片的部。根部和茎段的腐烂经常是成片发生,而通过栽植床,很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插条。
控制方法: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即从繁殖之初就使用无菌材料,对上盆基质和栽植床进行消毒处在栽种前后用杀真菌药剂进行处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尽量减少水的灌溉量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促进根的长势。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猝倒病症状:发病后有褐色的霉状物附着在病上。霉状物可以从盆土延伸到植株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是由于植物根茎*出的霉状物。立枯丝颜色常为红褐色,外形似蜘蛛网。
控制方法: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喷洒不同的杀菌剂来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由白绢病病菌(Sclerotiumrolfsii)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状:白绢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叶片和茎部最容易观察到。最初,茎段与介质接触的地方有水渍状病斑,另一个症状叶片表面或基质上长出扇圆形的霉状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后随着发育变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温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则很容易导致插条的腐烂。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应尽快移出种植区域并将植株销毁。现在还没有对白绢别有效的药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20:20
秋海棠种类繁多,栽培方式各异。如:球根秋海棠为杂交培育种,块茎可连续多年种植。3~4月用块茎盆栽,栽植深度以块茎刚被土盖住为宜,盆土可用培养土加施底肥。栽后浇透水,保持湿润,温度18~24℃,1个月左右可出芽。生长季节喜湿润环境,怕烈日强风。夏季应遮阴养护,经常在周围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生长期每周施液肥一次,一般6~7月开花。秋末开始休眠,茎干、叶片变黄,可齐根剪去,取出块根,用微潮素面沙土贮藏,置5~10℃处越冬。
蟆叶秋海棠盆栽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生长季节施追肥。冬季室温宜在10℃以上;夏季以21~25℃为好,适当遮阴,并在植株周围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春季分株或换盆,换盆时要将腐朽的老根切除,以利新根生长。
四季秋海棠主要用播种繁殖,2年后衰老更新;重瓣品种用扦插繁殖,3年后衰老更新。生长期每7~15天追施液肥1次。最适气温为18~21℃,冬季室温不可长期低于12℃。北方夏季高温、干旱季节生长不良,应适当遮阴,并经常喷水增加空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