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6:1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15:25
大家都知道,黎民百姓是对我们平民的统称,黎民和百姓代表着同样的意思。但最早的时候,黎民和百姓不是放在一起使用的,而且代表的群体也是天差地别。
炎黄时期,黄河流域聚集着几个大的部落,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还有其他上百个小部落。因为蚩尤部落的九大首领均姓黎,所以当时蚩尤部落又称九黎部族。蚩尤部落天生蛮勇,而且在兵器制造技术上比较领先,是最强大的部族,传说“皇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
当时,为争夺生存资源,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规模最大的就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炎帝部落在与蚩尤部落的战争中大败而逃,蚩尤带领部族追杀到逐鹿一带。面临部族灭亡危机的炎帝与轩辕皇帝联合其他中小部落形成部族大联盟,共同抵御蚩尤。最后炎黄部落大联盟与蚩尤在逐鹿一带决战,蚩尤部落大败,蚩尤被杀,整个部族沦为奴隶。
因为炎黄部落大联盟由上百个大小部族构成,所以统称为“百姓”,而战争中被俘虏的九黎部族就被称作黎民。因此,在炎黄时期,黎民就意味着是奴隶,而百姓则代表奴隶主。那后来“黎民百姓”为什么又成了平民的统称呢?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奴隶的地位有所提高,到西周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统称,而“黎民”中有很多已经成为了自由民,“黎民”这一称谓遂包含了自由民、奴隶和农奴。“黎民”与“百姓”的对立就是平民与贵族两大阶级的对立。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出现,贵族世袭制遭到破坏,“百姓”作为贵族的地位慢慢降低,失去世袭土地的“百姓”逐渐也变成了普通平民。因此,后来“黎民”与“百姓”就成了普通平民的统一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15:26
在古代,对于朝廷来说百姓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封建社会的古代来说,百姓就是最底层的生存者,半点话语权都没有。对于古代来说朝廷要钱就加税,这些钱薅的就是百姓,要战争就需要人口,百姓就要被征兵,所以对于朝廷来说百姓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15:26
在古代对于朝廷来说,老百姓就相当于待宰的羔羊,因为他们想杀就杀,想关就关,老百姓可是非常地位低下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15:27
把古代的百姓比喻成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如果能得到百姓的拥护,那统治者就能很好的统一治理国家,如果百姓不支持不拥护,那这个国家可能就会破裂消亡。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15:27
在古代,百姓意味着是朝廷的天,因为农民可以拥护一个国家,也可起义*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