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5:5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7:36
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由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下层和地壳的表层。其一,广,其二,杂。
2.关于C,教材原句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区别在于“冰川融水”与“积雪融水”,而实际上冰川就是永久积雪,所以严格来说,C正确。题出得不严谨,出题意图可能是希望能区分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河流补给差异——西北为冰川融水补给,东北为季节性积雪补给及降水补给。
3.注意题干“直接原因”,气候原因是根本原因,气候类型决定了降水的季节分布,从而影响河流径流。何况把c作为根本原因也不正确,根本原因应该为“气候类型”,而非“气候变化”。
4.注意题干“通常所说的”,指的是狭义水资源,即人类能直接利用的那一部分水资源。相信教材上有原句。
5.从降水量来说,新疆确实最少,但题目问的是“水资源紧张”问题,也就是供需比例问题。海河流域人多水少,目前已有引滦入津工程及南水北调工程等。
另: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审题,仔细读题干,判断出题人意图,才能提高正确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7:36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1-2题。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1、A;2、C;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 第一题绿水比例是指(蒸发量)除以(径流量+蒸发量)的数值,绿水比例最大是指蒸发量大、径流量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蒸发比例最大。A正确。
第二题生产性绿水比重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蒸发),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用显著,因此C正确。而且ABD均不符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考察能力】 获取信息并将其分类的能力比例数值的计算能力
【地理原理】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河流的水文特征 农业生产技术(覆盖地膜)对区位因素(水源、气候)的改良。
3、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 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答案:D
【解析]:水库的功能主要是防洪蓄洪,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当水坝被拆,调节功能消失,A、B错,拆坝后,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水调蓄作用不存在了,河流下游径流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南方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大,C错,缺少水的蓄水,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7:37
1、因为生物的出现地球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改变着地球的大气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等。
2、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我国也一样;我国是典型的*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季。C应正确,如塔里木河就是。
3、河流的水是来自各种不同形式的补给,而不是气候。气候只是影响河流补给的一个主要因素。
4、A是水资源的广义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只是指人类能直接利用的那一部分水资源。
5、但新疆人少,工农业的落后,对水资源需求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7:37
他们说的都很好,但第二题的C应是高山冰雪融水而不是积雪融水
5A新疆用水少,而海河流域需要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但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