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5: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2 10:17
1.全部的歌词和歌谱
春风呀吹醒这凤凰山,山前的流水映蓝天,
歌 迎春花开放千里香,女儿家的心上起波浪呀小呀哥哥,
词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扯不断情丝长。
转 东山的太阳照西山,西山的牡丹呀映红了东山,阿哥是太阳山口里看呀,(男)阿妹是才开的牡丹.
自 山里高不过凤凰山,凤凰山它站在白云端,花儿里为王的红牡丹,红牡丹它开在春天。
音 川里平不过大草原,大草原铺上了绿绒毯,人中间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
魁 凤凰山的山头呀冲破了天,一眼呀望不尽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牡丹闹春天呀,春天的牡丹惹了少年。少年人看上了红牡丹呀,红牡丹爱上了少年。
花儿与少年小提琴伴奏曲谱
2.是民歌,还是创作歌曲?
是民歌,是王洛宾整理的
3.是哪省的民歌?
主要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及新疆。但青海的最为著名。回族,土族,撒拉族唱得比较多。
4.如是创作,词、曲作者是谁?产生和创作年代。
王洛宾走遍青海各地采风时,他搜集过不少海东的“花儿”。他决定马步芳的歌词基本可用,就连夜对词曲修改润色,将一首民间小调修改成一首欢快的爱情歌曲,手法简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5.舞蹈的产生年代,及其是如何风靡全国的?
1945年9月,历尽了艰难曲折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蓝天白云下的西宁晴朗秋日里,派兵与日军浴血奋战多年的国民*军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后任国民*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青海省**马步芳上将决定办一个轰轰烈烈的社火比赛庆祝抗战胜利。马*传令青海全军,让各师旅团自办社火,选拔优秀者来省会西宁参加比赛,优胜者予以厚奖,这次青海高原上的文艺盛会的总指挥自然由马步芳极为赏识的青海军区音乐总教官王洛宾担任。
1945年秋季西宁的庆祝抗战胜利社火比赛。就在青海各地驻军根据马步芳的命令紧锣密鼓筹备社火时,马步芳决定司令部自己也搞一个社火队,让王洛宾组织节目排练。在王洛宾为节目内容的选定煞费苦心的时候,马步芳找到王洛宾,将自己家乡青海河州老家的一个歌子唱给王洛宾听,他还自己现编了歌词。因为离开老家时间太长,马步芳已经记不得原来的歌词。曲调是流传在青海海东一带的“花儿”。
不久,社火比赛在西宁校场举行,军队阅兵进场后席地而坐,部队后面围满了老百姓,抗战胜利,压在人民心头8年的乌云总算散去,整个西宁洋溢在一片节日气氛中。大秧歌、狮子舞、跑旱船、舞龙灯…..最后才是一直高度保密的马*的节目:《四季歌舞》。
只见八名年轻士兵反串扮演的纯情少女和8名马家军英俊壮汉扮演的光棍上场了。壮汉们黑衣黑裤大步扭着秧歌,边扭边唱,身边是花衣花裤头披彩巾踩着碎步的少女,他们唱的便是如今国人耳熟能详、被视为中国西部民歌代表作的《四季调---花儿与少年》(当时在青海被俗称《八大光棍》)。
6.“*”中,该舞蹈和歌曲是怎样遭到批判的。
一般歌曲遭批判跟人早批判有点关系吧。 看看吧~~
西宁东关,有一小巷,巷中有庐,名“馨庐”,是当年的马步芳公馆。当年的国民**林森先生曾为此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门楣之上。不过,因年代久远,题字已黯然失色。“馨庐”始建于1942年6月,次年竣工。据说,该私邸耗资二千多万元。公馆之内,许多建筑墙面均镶有玉石,有一个玉石厅,里墙外墙、甚至壁炉都是用玉砌成的。故又称“玉石公馆”。不过,马步芳在“馨庐”呆的时间不长。西宁解放前夕,马步芳的部属曾提议炸毁“馨庐”,马步芳犹豫再三,终不舍。*期间,“馨庐”被辟为阶级斗争教育的场所,作为反面教材而得已保全。“馨庐”之中,有一个人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年纪轻轻,就当了*中将军长。马步芳只有这一个儿子,对其相当器重,从小栽培有加。马继援先生今天仍健在,生活在台湾。在“馨庐”马继援的故居里,有一张特别有意思的照片。王洛宾1990年去台湾时,曾专门与马继援一家合影。王洛宾当年曾经当过马继援的音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