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的床的细致描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5:4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1:13
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我们称它为拔步床。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围子床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身身的装饰,三屏风式罗汉床即为一例。此应酬原为美国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三屏风式,攒框装入七块黑白大理石,正面围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点已明显,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征。譬如围子,正面围子虽装入三块大理石,可仍采用通长平式,有别于清式中间高两头矮的装饰风格,而且正面围子仅略高于两侧的围子,这在明式罗汉术中很普遍。而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高到令人难堪的局面。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围子床比罗汉床的长、宽尺寸要大一些,其他并无异样。它即可以作为厅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
所参考帖子有图,可以去看看^__^
参考资料:http://forum.er07.com/viewthread.php?tid=4360;http://ke.baidu.com/view/728218.htm
李白的“床”是井栏还是板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21:27 北京日报
前不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讲座时,言及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指出传统的俗见认为“床”乃睡床一说有误,认为“床”应该是“胡床”,即口语的“马扎”之意。这样,马先生便将李白思乡的空间由室内移至户外。《北京日报》2月15日14版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扬之水先生《说胡床与交椅兼及唐代的床前月色》一文,否定了马先生的观点。文中征引了很多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一则证明唐人举胡床,不会独以一个“床”字而名之,意谓诗中之“床”不是指“胡床”——马扎;一则证明“床”的概念发展至唐,已变得格外宽泛: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撑者,不论置物、坐人还是睡卧,它都可以名之曰床。虽然该文没有确定床是卧具还是坐具,但认为李白在室内望月思乡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汉字研究者,我亦想借此陈一己之管见,就教于方家。
“床”,异体为“牀”。形声字,从木,爿声。“牀”的本义为坐卧的器具,也写作“床”。甲骨文“爿”是有牀脚、牀面的物体的象形,应契刻之便竖书作“爿”,当为“牀”的本字;后于“爿”旁加“木”,以明示其制作材料为木头。《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爿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床”字有多种释义。《康熙字典》对“床”字给出二义:“人所坐卧曰床”,“又井干曰床”。《辞海》解释,“床”字有三义:“卧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围栏”;床形物。河南信阳长台观出土的战国彩漆大床,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床实物。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已和今天的床相近。但是,古代的床往往“身兼数任”——可坐、可卧、可读书、可就餐等。唐代以降,桌椅出现,床才由最初的多功能家具,慢慢变为纯粹的睡卧用具。
李白的《静夜思》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当时诗人寓居现在的湖北安陆。这首诗被朱炯远《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推为“千古思乡第一诗”。对这首诗首句“床前明月光”中“床”为何物的争论,据笔者目力所及,已经是一个谈了几十年的老话题了。
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常人理解的“睡床”说,早在清人王琦编注的《李太白全集》中,就持“床”为“睡床”的观点。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对“床”没有做特别注释,看来也认为“床”指睡床。一种是“坐具”说(包含了马未都先生的观点)。
也谈“床前明月光”之“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21:27 北京日报
一种是让普通读者颇感意外的“井床”说,也是笔者比较倾向的一种解释。应该说,“井床说”,即将“床”解释为“井口的栏杆”,也不是什么新见解,大约2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过。比如,1990年出版的金用《唐宋诗词三百首》对李白《静夜思》注释:“床,卧床。古义又作‘井栏’。《韵会》称‘床’,谓‘井干’,井上木栏也。”此处‘床前’指井栏前。耿建华选析的《唐宋诗词精华》(诗卷)注释:“床,旧注多作睡卧之床解,其实床亦有井栏之意。”2007年4月5日《羊城晚报》杨光治先生曾在《古诗文误读何其多》一文都持“井床说。”
很多人对“井床说”持怀疑和否定态度,比如朱炯远《唐诗三百首译注评》言之凿凿,他说:“近年来,又有人对本诗首句‘床前明月光’作出新解释,认为‘床’不作睡床解,而应作井床解。井床者,井边栏杆也。”他指出:“古代虽谓井栏为‘井床’,但在普通场合,在口语之中,尤其在诗作里,提及‘床’时即意下为‘井床’,还应当特别加上这一‘井’字,如唐人唐彦谦的《红叶》诗中便有‘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床’句。否则‘井床’和‘睡床’不分,岂不要影响语言的表达功能。”我认为此说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笔者给“井床说”找一些自证和旁证。
首先,“床”指井上围栏,并且“床”字单用的古典文献俯拾即是。如《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李商隐《富平少侯》诗中“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唐彦谦《红叶》的“梧桐坠井床”;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中有“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等诗句中的“床”皆指井栏。李白还有一首诗叫《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小男孩骑着竹马所绕的床显然不是室内的床,而应当是井的围栏。李白还有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玉床金井”连用,“床”非卧具无疑。意思是说寒夜霜浓,井边栏杆因结霜成了“玉床”。
其次,“床”的确在古代多指坐具或卧具,但在此诗中,将“床”理解为卧具、坐具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在椅子出现前,中国传统的坐具是筵、席、床、榻。后来,作为闲居或外出携带的坐具胡床传入了中国。《后汉书·五行志一》中说:“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木兰辞》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白居易《池上即事》中的“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池上逐凉二首》中的“轻屐单衣薄纱帽,浅池平岸庳藤床。”唐五代冯延巳《南乡子》中的“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其中的“床”显然都是坐卧之具。但是,无论“床”是“卧具”还是可移至室外以供休憩的“坐具”,放在此诗的上下文中却是讲不通的。试想想,有霜之节当为深秋或者初冬,作者若在室内,如何会将月光误解成地上之霜?时值深秋,作者又如何可能深夜在室外之“床”前徘徊,而不晓得有无下霜?
床的历史:胡床与交椅兼及唐代的床前月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21:27 北京日报
因此,我认为将“床”理解为井栏比较合适。在古代,“井”与“月”便是代表乡关之情的意象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意象符号之一,其意韵十分丰富。月意象更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很多咏月的诗歌都是景中含情,意境优美,表达了人们相思、期盼、忧伤、祝福等种种感情。李白对月的情感体验深入精妙,每三首诗中,就有一首以月达情。兹不赘述。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水井挖掘一般要设在村落*,人们往往是聚井而居,共井为邻,于是井便成了村落的代名词。人们都到水井汲水,于是水井周围便成了信息沟通、人际交往的公共空间,这样,“市井”便应运而生了。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载:“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售卖,故言市井也”;《汉书·货殖传序》也有相同记载:“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颜师古注:“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故总而言之地也。”古人相聚汲水,有物便卖,于是市井便成了最早的贸易场所。古人离家远游、从商、仕进便称为“背井离乡”。按“井床”说,将此诗的意境理解成:在静夜里,诗人不能入眠,他步入庭中,看见井栏前一片白光,初时还误以为是地上的秋霜。他抬起头来看见天空的明月,才知道那不是秋霜,而是月光。对井望月,百感中来,不由得低头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岂不更加含蓄蕴藉吗?
古人讲“诗无达诂”,对于同样的一个文本,只要不是曲解和误读,做出合情合理的多种解读与文化关照,反映诗歌意象与内涵的丰富与*,展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不仅不应该受到攻击与排斥,还应该得到提倡与弘扬。诗歌如此,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该作如是观!
作者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
参考资料:http://e.sina.com.cn/chinese/ywjz/2008-02-22/2127141163.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1:13
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我们称它为拔步床。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围子床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身身的装饰,三屏风式罗汉床即为一例。此应酬原为美国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三屏风式,攒框装入七块黑白大理石,正面围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点已明显,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征。譬如围子,正面围子虽装入三块大理石,可仍采用通长平式,有别于清式中间高两头矮的装饰风格,而且正面围子仅略高于两侧的围子,这在明式罗汉术中很普遍。而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高到令人难堪的局面。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围子床比罗汉床的长、宽尺寸要大一些,其他并无异样。它即可以作为厅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1:14
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我们称它为拔步床。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围子床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身身的装饰,三屏风式罗汉床即为一例。此应酬原为美国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三屏风式,攒框装入七块黑白大理石,正面围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点已明显,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征。譬如围子,正面围子虽装入三块大理石,可仍采用通长平式,有别于清式中间高两头矮的装饰风格,而且正面围子仅略高于两侧的围子,这在明式罗汉术中很普遍。而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高到令人难堪的局面。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围子床比罗汉床的长、宽尺寸要大一些,其他并无异样。它即可以作为厅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1:14
床,又写作牀,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
陈设
枕头
床铺:垫于床下面的被子,使人躺倒床人感觉舒适。
被子:当人睡眠后保持人的体温,一般用棉花制成。
帐:夏天是用于驱蚊,又称蚊帐。也可以遮挡阳光和隐私,使人安眠。
席:用竹或苇编织而成,铺于床上使人凉爽。
床头柜:床头或床边的小家具。一般带有抽屉。
[编辑] 分类
[编辑] 按大小
单人床:供一个人使用。
双人床:供两个人使用。家庭一般为夫妻;也常见于旅馆。
上下铺:上下两层的床,为了节约居住空间而设计的。常见于宿舍,火车或轮船上。
大铺:中国东北又称大炕,供十到十二人入睡。古代给苦力居住,现在几乎已经废止。仅见于临时行军的军营或便宜的旅馆。卫生条件差。
[编辑] 按材质
榻榻米:日本建筑卧室中一种地板,可在上面睡觉。
吊床:携带方便的一种床,形状类似渔网。可在户外使用,但不利于骨骼成长。因此不适合长期使用。
弹簧床
沙发床:一种两用的沙发,重新组装后可当临时的床使用。
充气床
席梦思
[编辑] 按用途
睡袋:用于野外生存的一种工具,有较好的御寒能力。
火炕:东北地方农村为了御寒而制作的一种床。
婴儿床
儿童床
喜床
[编辑] 文化
在古代,床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说文》中有“床,安身之坐也”。
据《礼记》记载:曾子因床上簟子不符合制度,临死时要求将其换下才死去。可见在当时。床已经受到古人的重视。
床在古代有一种孤独萧索的意境。李商隐在《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表达了一种意乡之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更是表达了这种苦闷的思绪。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经用床寓意他的思想:
“第一种是自然中本有的,我想无妨说是神制造的,因为没有旁人制造它;第二种是木匠制造的;第三种是画家制造的。”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a/Gotland.Bunge_Museum_Hof_18.Jhdt._24.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1/Dietenheim_-_Museum_Kastenbett.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5/Canopy_Bed_by_Sheraton.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3/Grekisk_s%C3%A4ng%2C_Nordisk_familjebok.png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1:15
你是要写小说是吧,打你总得给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床的材料和外形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