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1:38
一、实物引入
1、每组一份苔藓,“这是什么?”
“怎样把它放大了让我们看个清楚?”提供放大镜(2.5倍)观察。
“觉得怎样?”
2、“那又怎样把它放得更大呢?”出题。
再次提供放大镜(5倍)。
二、探究怎样放得更大 。
1、比较:用两个放大镜观察苔藓,与一个放大镜观察反复比较。觉得怎样?
1、探究活动:
①你是怎么放置两个放大镜的位置的?
罗列四种摆法,并板书。
②验证四种摆法。
③通过反复比较,你觉得哪种放法最好?
选出最佳摆法,形成共识(①倍数大的放下面更清楚;②两个放大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比直接重叠在一起放得更大。)
三、自制简易显微镜 。
过渡:这样观察物体,感觉有什么不方便吗?
1、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要固定的话,需要哪些材料?
怎样固定操作起来更方便?
组内讨论。
交流。
2、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步骤:
①胶片立放标本上;
②用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标本,直到清晰;
③用记号在胶片上标出这个放大镜的位置;
④把双面胶粘放大镜外圈上,并撕去外纸;
⑤从放大镜柄一侧开始沿胶片上的记号粘,固定好第一个放大镜;
⑥第二个放大镜进入镜筒后,调节与第一放大镜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⑦在第二个放大镜柄的下方粘住两片胶片,一个简易显微镜就算完成了。
3、讲解原理: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
4、了解自制显微镜的倍数:
过渡:那么我们手里的显微镜最大能放大几倍呢?
①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出两种可能“倍数相加等于7.5倍”、“倍数相乘等于12.5倍”。
②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两个放大镜的倍数相乘12.5倍。
5、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蚂蚁、苔藓、手等。与用肉眼观察时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
四、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过渡:确实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精彩的微笑世界,那么关于显微镜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1、课件: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①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年轻时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经常磨制镜片玩,后来他用两块镜片制成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
② 显微镜的发展史:
● 在列文虎克的基础上,经后人不断改进,这种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0000倍。
● 1952年世界上研制成功了放大率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横向可达0. 1纳米,纵向可优于0. 0l纳米
五、拓展:
过渡:是呀,显微镜的不断改进凝聚着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你能改进你的显微镜吗?
1、课外改进自制的显微镜,并用它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