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怎样形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24
梦的形成:当人体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人的身体是可以对外界的事物产生本能的反应。但其实人体处于休眠状态时,并非所有器官也处理休眠状态,脑电波、眼球等等都和觉醒的时候一样的,只是身体的肌肉处于休息中,这个时候白天发生的经历很有可能在梦里出现。
一般情况下,做梦的内容和白天的经历或者是刺激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一段时间情感或者工作负荷过重也会不停做梦。比如,白天有一件事令你特别兴奋,临睡前你还在想着这件事,当大脑其他的神经细胞都休息了,这一部分神经细胞还在兴奋, 你就会做一个内容相似的梦。
扩展资料
做梦的好处
1、调节心理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的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节心理平衡。
2、解除疲劳,休整身体
疲劳就是人无论在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以后,能源的耗竭,脑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给葡萄糖。乳酸积累多了,是疲劳的一种生理上、生化上的表现。睡眠就可以解除这种疲劳。人在睡眠的时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质。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劳与休整身体必不可少的。
3、整理信息,带来顿悟
白天我们经历很多事情,我们的大脑要时时地记录,时时地监控,时时地记录你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当你睡眠的时候,脑子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它放到脑子不同的功能回路里边。
4、做梦有助脑功能
做梦能使脑的内部产生极为活跃的化学反应,使脑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达到高峰,而迅速流过的血液则带来氧气和养料,并把废物运走,这就使得本身不能更新的脑细胞会迅速更新其蛋白质成分,以准备来日投入紧张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为什么会做梦 晚上做梦有4大好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42
我国古代将做梦的原因分为生理和心理机制两个方面。《左传》中关于晋侯做病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梦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体内疾病和生理现象可能在梦中有相应的反应。《黄帝内经》有“淫邪发梦”说,认为“虚邪”和“正邪”是生理上的刺激,不仅可能使人做梦,而且可能会致病。另外,还有“精念存想”则梦,“情化往复”则梦,“忧乐存心”则梦的关于梦的形成的说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童年期压抑的那些*、反道德的愿望的满足,认为所有的梦都是人非理性以及*愿望的满足。荣格则认为梦来源于集体无意识,是更广泛的潜意识的反应。弗洛姆则把梦看作是表现任何的心智活动,不仅是不合理需求的表达,同时也是合理需求的表达。
霍布森(J.Allan
Hobson)和麦卡利(Robert
McCarley)在1977年和1988年提出了激活——整合模型。他们认为从脑干会发出神经信号,刺激脑的皮层区域。这些随机发放的电“信号”没有逻辑的联系,没有内在的含义和一致的模式。而梦则是源于这些随机信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5:17
梦的形成:当人体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人的身体是可以对外界的事物产生本能的反应。但其实人体处于休眠状态时,并非所有器官也处理休眠状态,脑电波、眼球等等都和觉醒的时候一样的,只是身体的肌肉处于休息中,这个时候白天发生的经历很有可能在梦里出现。
一般情况下,做梦的内容和白天的经历或者是刺激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一段时间情感或者工作负荷过重也会不停做梦。比如,白天有一件事令你特别兴奋,临睡前你还在想着这件事,当大脑其他的神经细胞都休息了,这一部分神经细胞还在兴奋, 你就会做一个内容相似的梦。
扩展资料
做梦的好处
1、调节心理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的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节心理平衡。
2、解除疲劳,休整身体
疲劳就是人无论在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以后,能源的耗竭,脑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给葡萄糖。乳酸积累多了,是疲劳的一种生理上、生化上的表现。睡眠就可以解除这种疲劳。人在睡眠的时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质。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劳与休整身体必不可少的。
3、整理信息,带来顿悟
白天我们经历很多事情,我们的大脑要时时地记录,时时地监控,时时地记录你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当你睡眠的时候,脑子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它放到脑子不同的功能回路里边。
4、做梦有助脑功能
做梦能使脑的内部产生极为活跃的化学反应,使脑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达到高峰,而迅速流过的血液则带来氧气和养料,并把废物运走,这就使得本身不能更新的脑细胞会迅速更新其蛋白质成分,以准备来日投入紧张的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7:08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人为什么要做梦,不做梦会有什么反应呢?
.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
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
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
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芝加哥大学生理学家孟托说:“每夜做一定数量的梦是必需的”。否则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异常反应,还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紧张、焦虑、易怒、记忆障碍,甚至会出现幻觉和定向障碍等症状。
做梦,不仅对脑功能的恢复有益,有助于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为大脑神经提供一种经常性有益的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调整到一种准备状态,以防止大脑神经在夜间停止活动而丧失了功能,并使大脑里的信息得到重新清理。
生理学家们还发现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催无梦睡眠肽和催有梦睡眠肽。在对猫和猴子的实验中发现,催有梦的睡眠肽大大提高了猴子和猫的平均寿命。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经常做梦的人,大脑中催有梦睡眠肽的含量大大超过催无梦睡眠肽。因此,催有梦睡眠肽多的人的平均寿命要比催无梦睡眠肽多的人寿命更长一些。
人们不必太拘泥于梦境,只把梦境当作一种消遣就可以了。做梦的人对各自的梦境都拥有解释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们梦境的影响非常大,即使做了同样的梦,其解释也会因人而异。对梦境,最具有发言权的就是做梦者本人。即使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人们也可以通过近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等,对大部分的梦境进行解释。当然,对噩梦,人们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解释。
梦,很难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所有的梦,其相同点就在于,做梦时,说明人们在熟睡。
梦,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因此与醒来时的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当然不能就此断定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我们通常会有这种体验:就寝前,人们专注地思考什么,其相关信息就会反映在梦境中,表明现实生活与梦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的人几乎天天做梦,而有的人十天,甚至一个月才做一回梦。
梦还可以细分成多种多样的梦,大致有美梦、悲伤的梦、快乐的梦、稀奇古怪的梦、可怕的梦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9:16
梦的解释
梦是一种奇异的现象,而做梦的经验,也是人所共有的
。
梦在心理学上的解释
:梦是睡眠中
,在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
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
,称为做梦(dreaming)。
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
,一般人的第一个梦
,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
。
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
,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
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
;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
,是在梦中
。
梦是什么?
梦是一种奇异现象
,而做梦的经验
,也是人所共有的
。
但在人类文化中,无论古念中外
,对梦的了解
,始终是一个谜。在未开发的部落社会里
,往往把梦看成是神的指示或魔鬼作崇
,固不足为奇
。
即使在现代化的文明社会里
,仍然浒着对梦的诸多迷信
。
在我国的文化淬中
,有关梦的故事更是不一而足
。
诸如:庄生梦蝶、黄粱一梦、梦笔生花、江郎才尽、南柯一梦等
,都是历来为人津津气道的梦故事
。
惟中国与西方在对梦的观念上
,似乎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
。
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
:"好人做梦,坏人做恶
。
"而中国的祖先却相信
"至人无梦"。至人者,圣人也
;意指圣人无妄念
,所以不会做梦
。
以今天心理学上对梦的科学研究发现来看,古时中西对梦的看法,实在很多误解
。
根据现在心理学家的研究,无分好人坏人,无分圣贤愚鲁
,人人都会做梦
,甚至,连动物也会做梦
。
因为,动物睡眠时眼球也会快速跳动(有机会你可以观察一下狗的睡眠)。不同之处,就是动物不能在醒来之后,像人那样"梦话连篇"而已
。
所谓梦在心理学上的一般解释是
,梦是睡眠期中
,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
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
,称为做梦(dreaming)。
1.
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
,一般人的第一个梦
,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
。
梦境的持续时间
,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
,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
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
;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
,是在梦中
。
2.
每夜都会做4-6个梦
,为什么醒来后只能记得极少数的梦呢?对这个问题
有三种不同看法
:其一是干扰论的看法
:认为数个梦彼此干扰
,新做的梦
干扰了前面的梦
;虽然在一夜之间梦境连连
,早晨起床时
,很可能只记得临醒之前的最后一个梦
。
此一解释
,大致符合一般人的经验
。
其二是动机性遗忘论的看法
:认为梦境中多属令人不愉快的事
,当事人不记忆
,以免引起焦虑
。这个解释
,不符合一般事实
。
因为,事实上一般人所记忆的梦境,并非全属令人愉快的事
。
其三是讯息处理论的看法:认为做梦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
,在性质上均属短期记忆
。
短时记忆如不经复习或输入长期记忆中去加以贮存
,自然很快就会忘记
。
这是一种认知心理学兴起以来的新的解释法
,看来较为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