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6:43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幼儿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幼儿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互学、教师助学等学习过程,帮助幼儿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最终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下面以大班主题活动“受伤的小燕子”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主题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6:43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幼儿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幼儿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互学、教师助学等学习过程,帮助幼儿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最终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一)六勤: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6:44
(一)六勤: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6:44
时至今日,几乎没有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幼儿园阶段,尽管大多数父母表示更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但当这些逐渐适应以后,对学习的关注度又会重新闯入父母的视野中来。
学习并不是上学以后的事情,而是始于生命之初。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具备了各种惊人的学习能力,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后来越来越丰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成为我们生命中如影随形的内容。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们发现,跟“浅层学习”相比,孩子更需要“深度学习”!坚持深度学习的个体,具备基于真实、复杂情境甚至是两难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惯于浅层学习的个体,常常只是从书本、单独的学科内照搬、复制知识,没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最为显著的差异。
大人有需要创造性解决的实际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他们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刚刚入园的孩子,可能还记不清老师的样子,也记不清班级教室的位置。面对这样的难题,有些孩子会依赖父母,等待老师关照,而有的孩子则会主动在头脑中去标记自己要跟随的人,以及要去的地方:比如 记住老师的声音,记住门口的盆花、小动物雕塑等。如果父母还不清楚,孩子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那就回家跟孩子聊一聊,极有可能收获震惊的答案。
刚上学的孩子不会写字,他们又是如何记住自己的课后作业呢?难道因为不会写字,就要放弃记录作业吗?当然不可以哦!
上图为一年级小朋友自己记录的课后作业。几乎完全再现了从符号到文字的演化过程!从左到右记录依次为:爱心代表数学第3页;方块代表语文第2页;菱形代表家务10项;圆圈代表英语第9页(不小心多写了一个9)。
生活中,很多难题都是随机出现,需要立马解决,我们的应对,也不是次次都有参考和经验可依,这就需要个体建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对知识和事物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要三观正,不停留在考学和纸上谈兵,而是跟真实地情境紧密对接,将所学所想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学习要从生活中来,更要回到生活中去!这样的转变如何做到呢?显然,孩子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引导,还需要父母的教育,毕竟相对比校内预设好的教育内容,家庭生活中的内容更为丰富,随机性更强,更具挑战性。
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父母可以在养育中特别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真实生活中的探索。很多孩子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只是享受现成的资源,并没有深入观察、了解和思考自己真实环境。仅以卫生间为例:家里的水是怎么来的?马桶里的水和厨房里的水都从一个地方来吗?为什么一按马桶按钮,一拧水龙头,水就有了呢?地暖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卫生间里不是地暖,而是暖气片?暖气片里的水会流动吗?浴霸为什么能取暖?换气扇是怎么安装到房顶的?玻璃贴上膜之后为什么就不用拉窗帘了?毛巾杆是怎么固定在墙上的?洗衣机要工作,需要先接通什么?(水和电)为什么卫生间的插座需要防水罩?用久了毛巾变硬,为什么去污粉一泡变软了?肥皂为什么能把衣服洗干净?为什么洗发水和沐浴露能产生很多泡泡?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会对这些有自己的理解,但关键的是,很多时候需要父母引导他们关注和思考这些真实的问题。
二、引导孩子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当孩子向父母提问,父母一定要非常耐心认真地倾听,永远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是迫不及待地进行灌输,最重要的是要留意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对于有兴趣地内容他想了解什么?他自己的思考是什么?他到底在困惑什么?如何将他的问题引导至更加深入的水平?进一步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的最终目标不是找出答案,而是如何靠近答案,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和解决。比如孩子问,为什么手机里会有钱呢?钱是怎么放进去的?习惯于手机支付的父母或许没有太多关注,但是孩子就会很好奇,甚至很多老人也不太能够理解,他们更习惯于用具象的经验去理解,最后往往行不通。这时父母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涂鸦解释,让孩子知道数据、电子、程序,将思考由具象引申至抽象。解释不清也没关系,重点是跟孩子一起思考,让孩子知道原来手机支付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的设计和技术支持。
三、让孩子有机会学以致用。当孩子在学校里、书本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来越多,父母一定要留心,绝不能让这些内容只是按部就班地储存在孩子的认知层面,一定要让孩子使用起来。比如孩子会数数了,觉得很容易,那就让他去数数花瓣的片数吧(菊花就很难数)!或者数数包子上的褶皱?如此简单的任务,却极大地增加了难度。孩子就需要想办法,如何精准地点数,比如固定一点,还要注意力特别集中,或许还要知道一个包子褶的标准是什么?还可以让孩子用眼睛预估一下一把瓜子有多少颗?然后数一遍,看看预估和数数到底差别大不大?家里要来客人,计划买些橘子吃,到底要买多少呢?这里往往不仅仅是个数,还有斤数,或者是盒子、箱子,亦或是袋子,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判断买多少橘子呢?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能极大调动孩子的知识运用。
四、引导孩子的辨析思考自主判断。就学习本身而言,假设、推断、思辨、想象、联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对于正在建立学习社会规则的孩子,不能只让他们知晓需要怎样做,还要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样?如此这般,孩子才能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克服本能的*,主动遵守社会规则,乐于遵守规则,能够从规矩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安全感和秩序感。为什么小孩子不能骑车上马路?大人为什么有驾照以后才能开车?闯红灯会怎样?没有人的时候为什么还要遵照信号灯过马路?为什么上学不能迟到?如果迟到了对自己和别人会有怎样的影响?(如果一味强调迟到会被老师批评,孩子就难以深谙学校社会规则更深层的意义)
五、基于价值观引导学习。孩子可能会不断地质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学习?为什么要认真学习?学习好,只是为了考100分,让自己高兴、父母高兴?又或者只是为了考上更好小学、中学和大学?如果父母还在坚持这样的引导,势必招致悲惨的结局,以及世故的肤浅学习。肤浅的目标必然带来肤浅的过程和结果。人类的不断学习,不仅是为了带来更多的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认可,满足自己和他人社会的需要,还有最为基本的内在需求,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断挑战世界,揭秘星球宇宙。今天家里的小孩子,20年后便会参与国家管理和建设,他们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开始思考:为什么要签合同?合同里写的是什么?飞机怎么飞上天?摄像头数据是怎么记录的?为什么国家要举办运动会?
孩子的深度学习,强调主动性、参与性和发展性,没有父母的用心推动和促进,完全凭借孩子的自然发展,实则难以实现。这也是父母养育质量的差异所在。智慧是知识和实践间的中间变量,知识唯有转换成智慧,才能作用于实践。父母可以做不到学科知识的专业输入,但是一定能做到深度学习的支撑和引导。
高品质的父母教育,恰如孩子头脑黑洞中遇见的明亮灯塔,指引他们走向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