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8: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5:19
课程体系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课程体系。下面以公共管理课程体系为例,分析应把握的原则:
1、确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专业性质。核心课程体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一般来讲是根据教育部在专业目录中规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主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据此开设,可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的稳定,确保“应用型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理论素养的形成。
2、以“市场需求”来确立公共事业管理的特色课程。公共事业管理的涵盖面十分广泛, 如果缺乏专业培养方向,会使学生所学知识空泛而不精专,缺乏就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日益“市场化”,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实力。对于专业来说,对于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来说,市场是最终的决定力量,取决于行业和产业的要求,取决于公共企业和事业组织具体岗位的具体需要。这就需要以“市场需求”来确立公共事业管理的特色课程。以此,应用型高校来塑造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就市场论市场,而是意味着对市场趋势和专业发展关系的更为前瞻性的把握。因此,不再需要一味强调学校设备和师资的条件。
3、重视管理实践训练,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结构的主要价值取向。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要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各种具体的管理工作, 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的机会。所有课程最终都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体现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取向。就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说,能否有效对学生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是其内在要求的根本体现。当然,培养的能力是什么,依赖于该行业对相关人才所需能力的调查和分析。
4、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训练教学模式设计。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一工作程序一般由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和工作行动四个要素所构成。生产复杂的产品可能需要经过多个“工作过程”, 这多个“工作过程”则构成了生产该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训练教学模式是根据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任务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的、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首先对所学专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公共事业管理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应该成为公共企业、事业、社会和工作者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