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3: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8 07:41
第一个就是患者具备了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以及他的身体条件符合这个我们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要求;第二个条件就是供者的条件,就是要给患者找到适合他的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我们就一般用配型的方法,我们可以让患者从三类渠道里去找到合适的干细胞,第一个当然是同胞的兄弟姐妹,第二种情况就是不全相合的就是单倍体相合,第三个渠道就是咱们的中华骨髓库,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检索找到合适的供者,在征求供者的完全自愿,然后开展干细胞捐献的活动。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8 07:41
①是移植前的预处理。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和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采取的措施,经典的方案是环磷酰胺60毫克/公斤体重服3日加上8~12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这种方案对病人损伤较大,多用于原来身体较好、年龄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为了使儿童和年纪稍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于是有了对上述经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称之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通常是减少使用细胞毒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不加或减少全身照射剂量。这对于病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2②是受者和供者应有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它存在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医生称其为HLA-A,B,C和DR位点,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位点关系尤大,必须相合,这样成功机会大,风险比较小。
③是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数。这点不难理解,既然作为种子细胞,就要到适合于它的新的“土壤”环境中去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其过程会有损失,没有一定数量是不行的。这些主要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它带给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机会,同时又受屏障和条件的*而埋伏着风险,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不完善的逐渐完善,没认识到的逐渐被认识,经验越来越丰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