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原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3: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12:18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八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量力性原则 。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科学性,即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一个是思想性,即通过科学正确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常说教师要教书育人,说的就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也是我们常说的注重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
2、因材施教原则
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一个很著名的因材施教的故事是关于孔子教育他的弟子的。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和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对待不同不同性格的两名弟子,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就是典型的因材施教。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这都属于因材施教原则。
3、直观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包括实物直观,即把真实的事物放到感官面前;模象直观,即通过事物的模象如模型、图片、视频等直接感知的方式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要尽可能的放到人的感官面前”,这就是典型的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启发性强调的是老师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再适时进行启发,以发现真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学记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所说的“开其意,达其辞”,以及第斯多惠说的“坏老师奉送真理,好老师教人发现真理”,都能够体现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指根据所传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也称系统性原则。 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一个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顺序性。第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科都是有它自己的一个逻辑顺序的,就像数学中我们是先学习一位数的加法,再学习两位数的加法;先学习一次函数再学习二次函数。这个逻辑顺序教师是不能打乱的,否则学生会不能接受。第二个方面,人身心发展是有一个顺序性的,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将其长久的保留在记忆中,并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我们常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