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3:05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4 22:41
1、朝三暮四的故事是: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叫狙公的人,他在家养了一些的猴子。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他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 他说: 从明天开始 , 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后,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
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 这样好了 ,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 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
成语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2、成语解释及拓展如下:
释义: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近义词:出尔反尔,翻云覆雨,朝三暮二,言之无信,朝令夕改,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一心二意,三心两意,朝秦暮楚,言而无信,反复无常
反义词:矢志不移,始终不渝,全心全意,自始至终,墨守成规,海誓山盟,持之以恒,一往情深,海枯石烂,一成不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0:22
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
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
成语:
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出处:先秦·庄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暮)四。’众狙皆怒。”
翻译:喜欢养猴子的人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们听了很生气。
例句:你一会儿要学画画,一会儿又要学摄影,不正是朝三暮四的态度吗?
近义词:
1、出尔反尔 [ chū ěr fǎn ěr ] 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翻译: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2、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变动不定,忽而这样,忽而那样。
出处:南北朝·费昶《行路难》:“当年翻覆无常定。”
翻译:当年变动不定,忽而这样,忽而那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0:23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0:23
朝三暮四的故事:《齐物论》中有个寓言,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0:24
朝三暮四的故事:《齐物论》中有个寓言,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0:25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服服帖帖的了。追问原文追答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