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3:0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3 20:31
机器视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准科技(688003)、美亚光电(002690)、精测电子(300567)、赛腾股份(603283)、矩子科技(300802)、先导智能(300450)、康鸿智能(839416)、劲拓股份(300400)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预测
1、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加速增长
——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以近15%增速增长
根据国外调研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2010-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107亿美元,近5年复合增速达14.48%。
——当前全球机器视觉行业欧美企业仍占主导
机器视觉最先的应用来自“机器人”的研制,20世纪70年代CCD图像传感器的出现,CCD摄像机替代硅靶摄像是机器视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世纪80年代CPU、DSP等图像处理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机器视觉飞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20世纪以来,全球机器视觉行业开启快速增长,欧美企业在全球机器视觉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统计显示,全球机器视觉行业欧洲市场份额最大,占比36.4%;其次是北美地区,全球份额达到29.3%;随着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国家拥有一些最大的制造设施,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已被视为最优先的事项,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的25.3%;南美、中东、非洲地区的占比为9.1%。尽管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在国家重视下有所增长,但当前全球机器视觉行业仍以欧美企业占主导。
注:其他包含了南美、中东、非洲;Markets and Markets暂未公布2020年最新数据,区域分布情况为2019年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占比。
2、制造自动化将推动全球机器视觉进一步增长
——机器代替人工的大势不可抵挡
自2010年以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已明显加快。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2012-2018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逐步增加,2019年虽然有所下滑,但安装量仍突破37万台。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了270万台套,年增长12%。前瞻根据复合增长率推算,2020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将增长至42.7万台。
除了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技术正在代替人进行全自动的产品检测、工艺验证,甚至实现生产工艺的自动控制。机器视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与人眼相比,机器不仅不会疲劳,具有人所不具有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而且机器可以看到和使用可见光以外的其它光源信息。与此同时,检测速度和精确性也是机器视觉检测具备的一个明显优势。在机器代替人工的趋势下,工业领域对机器视觉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长。
——预计2026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考虑如何采用机器视觉来帮助生产线实现检查、测量和自动识别等功能,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机器视觉作为新兴技术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自动化行业一个具备光明前景的细分市场。机器视觉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的优越性在许多领域都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尽管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经济和供应链的混乱,从而对机器视觉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COVID-19之后,制造商会逐渐意识到自动化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机器视觉市场在2020-2025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1%。前瞻基于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实际数据推算,2026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3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3 20:32
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无人化成为发展趋势,工业自动化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3 20:32
2019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较2018年增长1.8%。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后行业迅速发展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理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机床、风电、纺织、起重、包装、电梯、食品、塑料、建筑、电子、暖通、橡胶、采矿、交通运输、印刷、医疗、造纸和电源等行业的生产设备。
2019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较2018年增长1.8%;预计到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085亿元。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产人机界面生产商发展势头良好
工控产品中的人机界面(HMI)、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伺服系统、步进系统、变频器、传感器、仪器仪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是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产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的较多领域成为世界工厂,快速增长的工控产品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资收益预期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生产企业在我国投资设立全资或者合资企业。目前,欧美、日本及台湾知名人机界面制造商凭借品牌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优势,在我国人机界面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国内人机界面市场规模达到35.1亿元。
我国人机界面自主研发始于2000年以后,通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主要生产企业在产品性能、功能、稳定性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步,我国人机界面生产企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发行人、信捷电气等国产人机界面生产企业在国内人机界面市场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伺服系统技术发展迅速,产生了德国西门子、法国施耐德、日本松下、日本三菱电机、日本安川、台湾台达等国际知名企业。其中,日本品牌以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可靠性占据了我国较大的市场份额,在中低端设备市场中具有优势,而欧美品牌凭借较高的产品性能在高端设备中占据优势。2019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96亿元;未来3年伺服系统市场需求将保持3-5%左右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元。
我国伺服系统的自主研发起步较晚,目前该领域主要的自主研发生产企业起步于2000年以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伺服系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产伺服系统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019年度,日系品牌代表市场份额下降至43.00%,欧美系品牌代表市场份额下降至9.00%,国产品牌份额不断提升,其中汇川技术和雷赛智能分别占据10.70%和2.30%的市场份额。按照公司2019年的伺服系统产品销售收入计算,公司在国内伺服系统市场的占有率为1.11%。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控制器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