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2: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2:01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政变发动者是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地点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附近,所以叫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发动政变的目的是跟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诛杀。
由于皇位的诱人,历朝历代为了争夺它进行的斗争非常残酷,什么夫妻、父子和兄弟之情,在灿烂的皇冠面前分文不值。
异性之间的改朝换代大多是剑拔弩张,大动干戈,要通过大规模的战争;有血缘关系的宫廷斗争,也非常激烈,往往也是你死我活、要血雨腥风。
所以李世民对李建成狠下杀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不动手也会被对方消灭,矛盾难以调和。
由于*斗争的残酷,失败者被杀之后,往往会株连亲人,只有这样胜利者才会高枕无忧,不害怕对方的亲人寻仇。
在这次政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分别有五个儿子惨遭杀害,叫人扼腕叹息。
李建成的儿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年龄只有6岁;二子安陆王李承道和三子李成德出生年月不详;李建成的长子李承宗早在政变之前就夭折了,免于一刀。
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下场也一样悲惨,在政变中惨遭杀害,他们分别是李承业为梁郡王,李承鸾渔阳王,李承奖普安王,李承裕江夏王,李承度义阳王。
政变发生的时候,太子李建成37岁,齐王李元吉23岁,太子的被杀的孩子,年龄最大的才六岁;李元吉的孩子年龄也不会太大。
李世民为了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把这些不懂事的娃娃都杀了,手段确实有点毒辣。
叫人不解的是,李世民杀了哥弟的儿子,却对他们的女儿网开一面。
根据史料记载,李建成的二女儿李婉顺不但没有被杀,还在十岁的时候被封为闻喜公主,长大*之后,李世民还将这位公主许配给了唐朝宰相刘林甫的公子,得以善终。
李元吉的女儿名叫李令,玄武门事变后,李令也没有被害,被后宫收养,后来被封为新野县主,也长大*得以善终。
李元吉另一个女儿是文安县主,玄武门事变后被许配给了工部尚书驸马都尉的公子段俨。
由此看来,李世民在政变前后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害,对哥弟的女儿网开一面,留下了他们的性命。
那么,既然李世民是为了斩草除根,怎么把他们的女儿都留下来了?归根结底还是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怪,古人认为男性能延续香火,跟父母的感情最深,李世民杀了哥哥和弟弟,如果不杀他们的儿子,将来他们的后人就会瞅机会找李世民报仇,带来无穷的麻烦。
而女儿长大出嫁之后,生育的孩子就成为外姓人,报仇的几率很低。
因此,古代权力斗争不管是灭门也好、诛三族也罢,大多是针对男性,女性一般惩罚都是为奴为娼,流放外地。
只要女子没有怀有孕,大多都能免于一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2:01
玄武门事变,很多初读唐史的人,都以为是玄武门城门前后发生的李家兄弟相争皇权的战斗,那是望文生义。玄武门事变,波及整个长安城闹市,是杀得血流成河的。但是,为什么不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人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李世民在"玄武门"争斗中"名不正",说白了就是"胁父夺位"。所以,他根本没有法理去搞什么“株连"的理由。如果,太子李建成胜了,"诛连九族"就有名有法了,但是还得李渊准奏。李世民是个睿智的秦王。他连魏征(多次建议太子杀了秦王)等一批文官不但不杀,还找人规劝为他所用。
当然,对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是会宽容的。事变登位后,百废待兴,抹去"玄武门"阴暗一面都忙不赢,当然是不会去杀这些女人的。年轻的,长得好的选进宫中也是有的!于是,史家笔下扬善避恶,春秋笔法生花,把"玄武门"之变缩小到城门口一战,笔锋一转,大书特书"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了!
不过,李世民的确是文武全才。上皇位后,对游牧民族先打的溃不成军,后结拜兄弟,和亲安抚等等,处理得当。然后治理国内。在短缺经济时代,长安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见其富裕程度。于是,后世就把"玄武门事变"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第二、经过隋未的农民起义破坏性内战,人口,特别是男丁减少,急需增加人口。由于对生育人口的重视,汉唐的妇女比明清的妇女相对开放。唐太宗为了名声(当时以袁天罡为首的大臣叫杀了武则天),不学汉武帝杀勾弋夫人,把武则天也留下,最后成历史上一代女皇。从治国结果看,是对的。由此可见,唐太宗是不愿背杀女人骂名的。
第三、"玄武门事变"只是从攻打玄武开始,整个战场实际上是摆在长安城内。李建成也是文武双全,指挥过"洛阳战役",消灭王世充等二十多万人。太子和李元吉掌管城内大部分兵力,也为争皇权磨石赫赫。皇帝爱长子,李渊是向着太子的。
而李世民的"瓦岗"野战部队,大部分在城外。当时,李家是太原将门世家,镇守边关。他的孙辈也是个个都有燕赵风范(后李世民登皇位后,前八个儿子争夺皇位激烈就可见一斑),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可想象,"玄武门事变"争斗何等激烈。战到激烈时,连长孙无忌这种文官都率家丁挥刀上阵。尉迟和程咬金冲在前头,浑身沾满鲜血,一直到叔宝瓦岗援军赶到,李世民才占了上风。建成和元吉本人和他们的儿子大部分都战死在长安街战中。后来,没参加战斗的儿子,也同妇女一样,没有杀光!
所以,上面小编提出的问题很好,但是太绝对了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2:02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这次政变后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而自己成功当了大唐太子,之后登基为帝,成为天可汗。
李世民即位后下达诏书,追封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安葬当天,太宗在宜秋门大哭一场,谏议大夫魏徵、王圭求陪送灵车到安葬地,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幕僚属官都去送葬。貌似李建成和李元吉恢复了地位,但从封号和谥号来看,降低了他们的身份。建成由太子降亲王,元吉由齐王降为郡王,而且二人的谥号,皆是不佳之辞。
那么,这两位主角身死后,他们的妻子儿女下场如何呢?先来谈谈李建成。李建成死时三十八岁,太子妃叫郑观音,一生有六子五女,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都成了玄武门事变的冤魂。长女以及三女、四女、五女事迹不详,次女李婉顺被李世民封为闻喜县主,下嫁开国功臣刘林甫之子通事舍人刘应道为妻。史*载她风容秀美,博览群书,见识卓越,有惊世才华却深藏不露。与才学渊博的夫君刘应道伉俪情深,同安贫贱,共担荣辱。所以相比其他兄弟姐妹,她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
太子妃,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十六岁嫁给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夫死子亡,时年28岁,之后他孀居五十年,薨于长乐门,从幼女(李建成第五女)归德县主宅第出殡,与夫君归葬一处。
贞观十三年,太宗封庶出皇子李福为赵王,过继给已故皇兄建成为嗣。李福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母杨贵妃。
再来聊聊齐王李元吉。李元吉是李渊第四子,孔武有力,骁勇善战。曾随李世民东征洛阳、讨刘黑闼,屡立战功,受封司徒、并州大都督、左卫大将军、上柱国等官职勋位。但是在争储中,李元吉站到了李建成一方,主动安排刺杀李世民。玄武门政变被杀,终年二十四岁。
李元吉一生有五子六女,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三子普安王李承奖,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义阳王李承度一起死在了这场政变中,女儿新野县主李令嫁河东裴重晖,和静县主嫁薛元超,寿春县主嫁杨豫之,文安县主嫁段俨,归仁县主嫁长道郡公第二子。
李元吉原配齐王妃杨氏,玄武门之变后,有宠于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想立杨氏为皇后,因魏征劝谏才作罢,生有第十四子曹王李明。唐高宗继位后,把曹王李明过继给李元吉为嗣。
自古帝王之家以“子”为尊,可是往往在*博弈中丧命的,也是“子”。想想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些儿子,死时年龄恐怕都在十一、二岁之下,本是太真童年,不谙世事,却无辜成了牺牲品,何其悲哉!而那些女儿们,由于没有*威胁,却往往能寿终正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2:03
古代重男轻女。杀光儿子,就代表着这两支绝嗣。至于女孩子们,李世民不担心她们复仇,将她们嫁出去,还可以起到*联姻的作用。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这两支的侄子是为了斩草除根,免除后患。留下侄女儿,则是因为她们不具备威胁性,还可以显示自己的仁慈,以及用来联姻。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2:03
在封建王朝。女性地位不高,不足以威胁到李世民的皇位。所以他没杀哥弟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