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6:40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11:01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就被称为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总结: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就被成为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8:09
重阳节历史悠久,当代学者大都认为重阳节的源头起码可追溯至先秦。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大都根据屈原《远游》中的两句诗:“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此时的重阳节只是作为季节时令变化的界标。
如果说三月三是人们渡过漫漫寒冬后出门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概就是秋寒新至、人们即将入室之前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注意
节日脱胎于节令气候的转变,但节气的确定仅仅是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前提。重阳节作为节日产生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各种习俗活动已基本形成。
两汉时重阳节已成为固定的节日,并出现了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风俗内容。《西京杂记》卷三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幷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
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唐宋的繁荣推动重阳节走向了鼎盛,唐代中叶,最高统治者正式确定为“重阳节”,成为法定的“三令节”(贞元五年,唐德宗下诏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三月初三为上巳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合称“三令节”。在这三个节日里,文武百官休假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