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5:03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6:32
内卷这个词已经火了有一阵子了,各个行业的人群都存在时时刻刻卷着的人群。
为什么有很多人讨厌大学生内卷?
什么是内卷呢?究其根本我们得知道内卷究竟是什么?
内卷,英文叫involution。
说的其实是一种从众心理,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大家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在这几个人当中,有比较、监督的关系,就会产生相互竞争的状态,比如说谁更努力的工作,谁加班更晚,谁花更多的时间去工作?等等。
现实生活中的内卷情况,除了工作场合,这种焦虑还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
不仅是在学业上不落后他人的内卷,更是在容貌身材等焦虑导致的内卷。
为什么会产生内卷思维?
1单一的价值观,不尊重多元价值:单一的价值观会导致恶性竞争的产生。
2竞争意识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在追求着一种优越感。都想赢在起跑线上,导致了内卷。
3物化思维缺乏个性化的美学思维,那么就会产生一种物化思维的倾向。
物化思维的特点就是会抹杀个体的感受能力,在数字化的比较中,产生焦虑感。
4恐慌感,你是不是也常常有急切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对现在感到恐慌,往往会让一个人对大局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采取一些无效的努力。
5 危机意识,危机感的产生,会让人产生囤积资源的*。每个人都想要分到更多的蛋糕,那么,就必然有些努力会被内卷后化无。
但是也不要焦虑,不要紧张,放心,只要你不想卷就没人能卷得着你。
其实只要你不想卷,不参与卷,那就卷不着你。因为慢慢的就会发现,你压根不在那些人对手的候选人名单上了。
“卷”这个字好像天天被人挂在嘴边讲,经常听到“你怎么这么卷啊”“你居然在偷偷卷我们”,不管是开玩笑还是怎么样,听起来多多少少有一些醋意。我想说,不管是偷偷卷,还光明正大的卷,都代表了一群想再往上走一步的人积极的状态,二十出头的年龄就选择躺平难道真的不觉得可惜吗。
退一步来讲,其实只要你不想卷,不参与卷,那就卷不着你。因为慢慢的就会发现,你压根不在那些人对手的候选人名单上了。倒也不必天天一边心安理得的躺在宿舍刷剧打游戏一边焦虑地喊着拒绝内卷。
咱们要是不想卷,那就安安心心做个咸鱼就好了呗,把这个世界拱手让给你痛恨的那些可劲儿卷的人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7:50
“内卷化”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
这个词如今风靡中文互联网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的大众对社会的感知,以及那种焦虑、无力感的心态。
前不久一篇题为《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的文章,揭示了名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内卷。
文中打破了固有的“上了大学就轻松解放了”这类言论,阐述了如今大学生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业压力,还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不喜欢的,但是内卷这一现象的出现,就意味着人们按照社会期许,把自己往一个模子上去刻。
毕业季的焦虑把人榨干,当周围的同学忙于刷学分、刷绩点,用漂亮的成绩单争取一个好的工作机会时,你也不得不被裹挟其中,通过越来越忙,来寻求自己的价值认可……
当大家都在抢夺热门专业、高薪行业,但很少有人问过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9:25
我先给大家啊,说一说我找到的内卷是啥意思?
意思一:指同行间竞争来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下降的现象。
意思二: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也指一种社会文化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最近总是听到各行各业的“内卷”我们口中的“内卷”应该都是第一种的意思,我个人觉得,内卷还算好事,付出努力得到回报还属正常。可悲的是你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平等对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更多的努力都败给了所谓的“高情商”,这里的高情商指的是人情世故,人际关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安心做工作而不是短培养自己的高情商。
举个列子
现在的专升本,大多数人都想着报班,不报班生怕考不上,或者被人超越,抢了自己的名额。谁要是考得高,他就能考得上。谁要是低,就会认为自己考不上。所以都在卯着劲学,生怕学少了,吃亏。
有些人开始喊万物皆可内卷,实则是极端享乐主义抬头的信号。
所谓的反内卷更多的是在贩卖焦虑,无非是在焦虑下的无用功。焦虑是因为找不到方向,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目标。所以与其担心内卷,不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实力,找准自身定位。对大多数人来说2,竞争本就存在,想要获得更多优势就要必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所以还是应该先区分开【内卷】和【竞争】的区别,甚至有人把正常竞争都冠上内卷的名号,呼吁大家都不要努力、不要竞争,然后躺平摸鱼,这才是需要警惕的。在社区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个人通过竞争获取更多的资源,这不是内卷,反之,如果只限于在一个固定的资源圈子里周而复始地比拼和竞争,无法突破资源的*和得到有效的提升,这种才是内卷。
如今,内卷差不多成为自我否定的代名词。它的泛滥,正是当前人们价值迷茫的体现: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自信,对人生的目标感到迷茫,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存焦虑,缺乏直面未来的勇气。内卷也成为了机会主义者、保守主义者甚至享乐主义者自我辩护的借口,这些人把成功想的太容易,甚至把成功当做了理所当然,把不成功都归结于外部因素而不审视自身。
如果反内卷变成了对竞争和努力的嘲讽,那无疑承认了内卷的正当性。反内卷不应该是反对竞争,而是反对社会或者个人缺乏创新动力,无法突破自己,无法进步而导致反复内耗。如果把反内卷当成不要竞争,提倡浑水摸鱼的话,那“发内卷”会成为一个“内卷”,而这个“内卷”才是“真内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1:16
什么是内卷?
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也正是因为这个现象,导致现在大学生出现了两类主流人群,一种是顺应内卷潮流,跟随着内卷大军,其实很多人本来心中厌恶甚至痛恨这些单位,明知参与竞争希望不大,但在社会环境的裹挟下,也*参与这种空耗精力的竞争。另外一种,就是不想再拼命赚钱,不再当先进了,不想再随大流,不想再做高消费机器,不想被主流的价值观牵着鼻子走,而过一种低*、低成本的简单生活,奉行“极简主义”的躺平一族。
为什么讨厌大学生内卷?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们对于教育“内卷”的抱怨是应对竞争压力的正常反应。
一方面,进入大学后随着对周围同学的了解,大家判断优秀的标准不断提高,对于优秀的定义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不管是学业发展还是社交能力亦或是兴趣特长,每一个方面都有水平更高的人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达到被定义为优秀的标准,而此时所谓的想要“躺平”,抱怨“内卷”往往是在表达自己刻苦努力并没有取得太大突破的无奈。
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的趋势,大学生们的升学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来自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趋势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而对未来的迷茫和会当下的困惑也是学生们抱怨被“内卷”压迫得筋疲力尽的诱因。
因为“内卷”是指非理性的竞争,作为一种无意义的消耗,久而久之会加重攀比和焦虑。比如有很多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准备一项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且非必要的考试,但即使知道其对自身发展并没有重大意义还是会因为害怕自己与他人相比缺乏了这方面的竞争力而选择报考。最后的结果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准备,得到了意义不大的证书却损失了攻克专业的时间。因此这种盲目的攀比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死循环,长此以往会是学生产生焦虑和绝望的情绪,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大学生而言,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出一条可行的路线。
积极参与有效的竞争,在竞争中寻找向上的动力,通过不懈的拼搏和奋斗实现梦想,成为独立、优秀的个体;而面对无效的竞争,则要时刻保持清醒,摆正心态,不要滑入持续内耗的怪圈。让竞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使其成为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发掘个人最大潜能的推动力,这考验着教育制度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智慧,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管理与监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3:24
比如老师要求写一篇1500字的作文,你自己写了1500字感觉很棒了,而其他人却写了3000字,老师给了你低分,但是你原来是可以拿到中等偏上的成绩的,你说气不气。这种现象在大学中很常见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5:49
主要有三个方面:(1)奖金丰厚,一般项目有上万的财政补贴,对学生很有吸引力;(2)积累了个人学术实力,普遍承担了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学生,是被老师认可的,尤其是在考研、考试,甚至是评比奖学金等很多方面。(3)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实施期间,积累了很多成果,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提高实践能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8:30
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大学生内卷?
答: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在十几年以前你会发现读个专科出来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十几年后的现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21:28
因为他们自己不想努力,也不愿意看见别人取得好成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00:43
因为很多人不喜欢卷,喜欢慢节奏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