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怎样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2: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4:07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图画如下图所示:
一、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三、出处
唐·王维《山居秋暝》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5:25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年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的人生大志也隐藏在字里行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6:59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取自诗人王维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洽陶醉的心境。 X 1. 手边一张好纸,在课堂上曾经示范过一株松树,画得既好又松,故不舍裁掉或丢弃。寒假期间,按王维之意冥思苦想,终于在其左右勾画了将近二十棵松树,形成自己称心的画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8:5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的情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0:59
我觉得应该画一幅矩形的画,就是那种长上下是短边的,左右是长边的。
然后因为能够看到泉水在林间的流淌,自然应该是望日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应该是高悬远天的一轮明月照大地,整体的色调应该偏暗一点。
月光下是巍峨的高山,山下是稀疏可辩的松林,中间有一道跃然而出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