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华容县现代民间风俗习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02: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06:32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总结:
1、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倒贴福字。
2、春节来临之前会在门上贴春联。
3、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4、家中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取平安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3:40
湖南省华容县现代民间风俗习惯:
一、宗族习俗
旧时华容人重视修谱、修祠堂。明、清时期,修族谱之风盛行,各姓皆有家谱。解放后,宗族观念与封建礼教受到批判,修族谱之事也销声匿迹。1985年后,不少旅台同胞、海外侨胞,回乡寻根问祖,访谱、查谱,以至资助续谱,修谱活动又有所萌发。旧时,“岁时祀其祖先于寝,春秋则合祭于家庙”,集中族人到祠堂祭祖,大姓春秋两祭,小姓只作秋祭。开祭时,设大牢(杀牛)、烧大香(烧檀香木)、奏大乐(撞钟击磬、鸣锣吹号)、摆大筵(开流水席,来者得餐)。族长与各房房长组成最高“权力”班子,按族规处理族内纠纷,惩办“不肖子孙”。有活埋、“杖死”、“沉潭”(绑在梯子上沉入水底溺死)等酷“刑”。解放后,此种活动停止。1985年,一些旧观念深的人复活宗族活动,对弘扬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加强乡村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都有一定影响。
二、衣食住行
在华容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习俗之中,忌讳现象可谓比比皆是,且饶有情趣。在改革开放之前,每遇夏季,女子上衣下裤忌过薄过透过紧过短,领口裤腰忌开得过下,袖口裤脚忌裁得过上。特别是未婚少女对此更是谨小慎微。年长者亦以此作为判断女子是否规矩正派的服饰标准。这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女子尤其是少女肌肤、胴体、乳房等敏感部位,不应在人前显形,即使女婴、幼女也不宜在人前赤身*。相反,男子则可只穿短裤在人面前大摇大摆,男婴、幼子则可一丝不挂随大人上街或开会。显然这一区别,体现了男女在“性”中不同的地位和角色。此外,年老女子不宜穿红戴绿,因此举易被人看作不老成不稳重。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世纪之交,此类忌讳现象不再多见,有的甚至开放得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早些年农村妇女用过的月经带和穿过的乳罩(小褂子),无论是自制还是购买的,大多不会晒到室外显眼处,一般置床头墙角阴干。胆大者也只会将其藏于衬衣或短裤中同晒。此举所讳缘由在“性”。平时忌将穿戴之物随意长期抛之野外日晒夜露,因唯人死后才如此处理。
于饮食也有不少忌讳。比如说,酒不喝三杯、菜不吃六碗和蛋不吃六个。据称前者为敬亡人之礼,因丧葬活动中,在亡者棺柩前、灵位前、遗像前及坟墓前多置白酒三杯、燃烛香各三炷。后者之“六”与“赏绿”之“禄”谐音。而“赏禄”为华容詈语,是对所憎恨的正在吃饭者之恶骂。过去农村家中来客,一般好煮荷包鸡蛋待客,但少有敬两个的,常敬三个或五个。因两个蛋易使人联想到雄性动物之*,以此数敬客有不礼貌之嫌。亲友尤其是夫妇吃梨时忌切开分食,显然是与“分离”谐音的缘故。若在船上吃鱼,即使无意将鱼翻了边,也会引起船老板不悦,因翻鱼之举易使人联想到翻船之灾。幼年饭后曾随意将双筷平置碗沿,未料竟遭祖父呵斥。后来偶见叫请亡人用餐之礼时,方知我无意所为已犯大讳。有人吃饭时有意无意将脚踩在别人凳子的横档上,即已犯讳。据说此举会把人家的“火头子”(意为驱邪避鬼能力)踩低。在炒菜煮饭、保管熟食过程中也有些忌讳现象。如忌在室内敞锅做蛇汤,据说屋上扬尘灰落入便会使蛇汤变成致命*。又如忌将熟鸡、熟蛋敞放过夜,据说此类经蜈蚣接触后会生致命之毒,等等。借人药罐不需还,还药罐不是给物主作患病熬药准备嘛,岂不该讳。就医捡药(买中药)是不会讨价还价、争论短斤少两的,意为斤斤计较就会经常买药。如家中有人不幸患病,熬了几次的中药需将渣倒掉,只能倒在行人较多的路上,十字路口尤佳,象征着众人会将其病痛踩掉带走并消失于四面八方,永不复发。因此,药渣忌作一般垃圾处理。
农村改造房屋,多忌讳将茅厕(厕所)、猪屋改成灶屋(厨房)或将灶屋改成茅厕、猪屋,也忌用拆灶之砖砌茅厕和猪屋。据说是怕犯灶神。选择屋基忌选已推平的坟地,否则,家中就会出现闹鬼现象。农村砌新屋前挖墙脚地槽奠基时,一般会燃香烛鸣鞭炮撒大米,此举是为敬重土地神。新屋选址多让大门回避正对电杆、大树、墙角、大路等,并有许多因未回避而发生悲剧的传说。
乡下识讳妇女行走时如遇到男用扁担、衣帽之类挡路,便会绕道或移物而行。否则,物主背时。同样,男子如有误从晒着的女人裤下走过者,亦会认为不吉。偶见蛇类嬉雾(交配)和男女*,均被认为不吉。如有人眼睑长了眺疔子(眼疾麦粒肿),就会被人认为此人看到了这类不吉之事。前些年,损了伢儿(小产)的妇女忌讳到别人家去,认为此类妇人不洁。忌行路见狗类前脚离地上举,后脚直立行走,且吠如嚎啕大哭。讳意:人有此遇,会生大病。如狗在屋旁作此状,讳意:此屋内将要死人。路遇蛇吐信子,应将头发搞乱。据说蛇吐信子是在数人头发,如让其数清,人必不利。儿时路见瓜果用手指,大人忌之。讳意:瓜果是躲着偷偷长大的,用手一指,瓜果就长不大了。
从某些忌讳行为中还可看出华容人自古敬老爱幼、同情弱者、谦虚谨慎、敬重日月、讲究卫生等美德。识讳者不会先于长者前辈上车登船、起步动箸,亦不会在其面前翘木马脚(二郎腿)、高谈阔论。民宅门向不朝正南、木匠斧头把不满榫、亡人入殓枕袋中米不足升等也在此列。地道的华容老者如需野外小便时,一般不会面向日月,否则,意为对日月之大不敬。儿童换牙时,忌乱丢乳牙,大人应出于关心和爱护,将其上牙弃至床下,下牙抛至屋上。俗话说:不到八十八,不知跛和瞎。是告诫众人忌取笑他人五官缺陷与肢体残缺等。否则,取笑者可能会遭类似残疾。
近年来,在选定电信、交通工具号码和择定喜庆之日时,“8”字在华容同全国多数地区一样,居然十分走俏。诸女口198、168、998、668、518、598、8月8日、8月18日、8时8分等等,倍受青睐,有的竟高价拍卖采购。而“4”则冷落可怜,几乎无人问津。原因简单,前谐“要发”、“久发”、“一路发”后谐“死”音矣。
三、传统节日
华容人向来看重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此类习俗中同样少不了忌讳现象。过年过节前夕,城乡居民都会将房前屋后、各类家具打扫或抹洗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也会洗汗(洗澡)换衣,喜迎年节,最忌不干不净过年过节。农村殷实人家多会放岁猪(杀年猪),忌被杀之猪当时未死且脱逃。腊月三十(或廿九)团年饭所做之菜多为双数,至少八碗,意指八发;十碗,意指十全十美;十二碗,意指月月红。菜谱中多为整鸡、整鱼、整肘等,鱼为才鱼更好(“才”、“财”谐音),忌上藕(因与“呕”谐音)。即使上藕,就曲称“按合”(心里舒畅)。碗筷杯盏应多摆放一些。饭菜一餐吃不完不要紧,意指有吃有剩,年年有余。吃团年饭时要关大门,称关财门。过年过节和娶媳嫁女时,偶有失手打破杯盏碗碟的,便讳日“打发打发,越打越发”,或“岁岁(碎碎)平安”。过年过节前,都会将柴米油盐备齐备足,以防到时短缺,从而犯讳。近年来,过年时如液化气罐空了,形成“无气”状态,是人们非常忌讳的。近炉墙壁多贴“童言无忌”、“勿听童言”之类,以避稚儿口讳。“福”字、“财”字往往倒贴,则为讨个“福到”、“财到”的口彩。正月初一忌向户外倒灰、泼水、扔物,否则,便担心会抛掉全年财喜。如确需扫地,也只能从门口朝室内扫,意为扫“财”进屋。民用扫把忌用“铁扫把”(一种植物晒干后所做),宜用高梁穗扫把、芦苇花扫把、棕扫把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是指大年三十晚要烧柴火或煤火或电炉,越旺越好;正月十五晚要点煤油灯或蜡烛或电灯,越多越亮越好。故忌无火少灯。如遇火熄灯灭,主人则十分颓丧惶恐,生怕家遭不测。去给上年亡者拜新年(正月初)时所带三牲(鸡、鱼、肉)、烛香钱纸等物,忌带进别人家去,即使确需进别人家门,也应将这些祭品祀物放到室外才行。正月玩龙最忌龙头突然断落、龙尾扫着门框,否则,视为大不吉。故玩龙者格外小心谨慎。元宵节吃菜团子、水坨子(米浆所做),中秋节吃月饼,都是图个圆*满。
四、婚丧喜庆
华容人的嫁娶、祝寿、丧葬等礼仪习俗,同样五彩缤纷,各成体系,其中所讳不在少数。首先体现在选日择时上,并非一味选双日子(古历偶数日),还得请人看(择)时,恐怕犯讳(犯煞)。因古历中不少日期时辰忌嫁娶、祝寿、动土、砌屋、葬坟等。农村接媳妇迎亲时,男家多会安排两个身强力壮者架着新姑儿(新娘)胳膊进门,慎防新姑儿踩着门槛,否则,象征媳妇踩着了家娘(婆婆)的嘴巴,打掉了家娘的威风霸气。新婚夫妇初夜同床,忌新娘不见“红”(*膜破裂流血)。否则,新娘会被认为已非*。早些年,农村是十分看重的,但近年来世人对此似乎宽容了一些。新房门框周围一般都不会钉木桩竹签铁钉之类,恐怕媳妇将来生下长角长刺的怪胎。孕妇忌吃牛肉,据说吃牛肉后胎儿皮肤会变黑。新婚贺喜莫送伞,“伞”、“散”谐音当讳。同样,祝寿忌送钟,“送钟”、“送终”谐音亦当讳。因面条长则送人祝寿,寿星及家人会十分高兴,喻指长寿。欠丧礼不可补。生了小孩只在一个月内送礼等已成规矩。
丧葬活动中的忌讳现象更是多姿多彩。孝家请人帮忙料理丧事,一般不请同姓者做丧夫,也不言客套“吃亏”二字。带孝(孝布、黑纱、白花等)者忌进非孝家门,否则,视为不吉。亡人寿衣忌用毛线、毛料、皮革来做,据说是怕转世变成畜牲之类。亲友忌将眼泪滴落棺内及死者遗体上。死者遗体入敛后,应将其双脚绳索解掉,否则认为亡人将成为缠脚鬼和在阴间行走不便。如今,拖柩送葬大小车辆皆需在反光镜上挂“红”(红布条)避邪。发柩时,丧夫要用力将柩下木凳踢倒,否则,暗指仍有丧事。故孝家特别注意这一关键环节。发柩动身前,丧夫特别注重扁担、挑绳、龙杠之间重心的位置,否则,担心被“煞”吃亏。发柩时,灵饭碗必须在棺木上扳(砸)破,扒路鸡必须扭掉脑袋。亲友忌在室内逗留,和尚师傅会边用竹扫把象征性地在室内上下左右扫几下,边退出大门。意将死者煞气邪气赶出大门,以免日后在家中闹得不安。同时,厨师会用双刀在砧板上猛剁,以免犯煞于己不吉。发柩后,灵堂应及时拆除,挽联、挽幛等也应迅速取掉处理。回灵不能走原路(去时所走之路)。有言道:正、三、五、七、九,祖坟山里不能走。是指农历上述月份,祖坟山不能葬坟。平日无论何地葬坟,必须要在午时(一般12点)前落葬。棺木入土后,当土填至棺盖时,送葬者所吃剩粥会倒进墓穴,此时棺盖上的米粥、尘土要抹净后再继续填土,否则,后发子孙脸上会有疤痕之类,等等。早年便听说过去迎亲路遇或送葬相逢,多有争上风之事,甚至诱发斗殴,酿成大祸。是为避“下风”之讳。不少人认为,身上落鸟雀之屎预有孝戴。且按屎落位置,可辨戴正孝(直系长者亡)或偏孝(旁系长者亡)。据说,替吊颈而死者解绳,捞投水而死者上岸,应将死者左右脸各打一耳光,日打煞。否则,解捞者会中邪,不吉利。年轻寡妇如往后欲改嫁,则忌送亡夫上山入土。
无论红白喜事,其人情礼簿上“36”号绝不填写送礼人姓名,往往补上“吉星高照”、“吉祥如意”之类。据说36岁为人生一劫,过了此劫,便会平平安安了。有谁愿在此讳劫上永留姓名。
五、信仰崇拜
华容人特别是年长者喜欢求神拜佛,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子喜欢出钱请人看相算命或抽签抽彩头。也有部分人不愿做类似之事,并非舍不得花几个小钱,而是忌被人说破日后苦命或抽到下下签及不利彩头等,反而心中搁事引来终日不安。去南岳朝拜之人忌沾荤腥。信奉菩萨的老年人特别是妇女多吃长素(终年吃素)或花素(定期吃素)。
六、 行业习俗
1、农业
浸种催芽前后,禁喝酒(酒易引发醇菌霉芽)。下秧日,吃熟整[gěn]鸡蛋(祈*成功)。栽秧,称“栽米树”(因秧殃同音),必吃酒糟、糍粑,“打发”盐蛋,取甜蜜、*之意,又具防寒壮骨之用。农户都重视“吃新”,第一顿新米饭,特用小木甑蒸,另备好菜,敬祖先、天地、长辈,并接附近亲友“尝新”。车水时唱“数槽”歌,把计数与唱山歌结合起来,歌声嘹亮、音节舒长,或憧憬丰收喜悦,或哀叹水旱灾害疾苦,悠扬清凄,扣人心弦。踩田,是华容稻田中耕主要形式,有“脚脚捅到底,石谷六斗米”的说法。薅草,又叫“薅花”,有“棉薅三道白如银,锄头口上出黄金”的谚语。旧时山丘区,妇女坐着椅子薅花,薅一块挪动一次椅子。垸区棉花面积大,抢晴天薅草叫“赶草”,茶水、中餐都带在田间吃。积青肥,山丘区叫打(砍)青,垸区叫打草(湖草)。上述这些田间劳作,旧时都伴有田歌(又叫山歌),特别是踩田和打青,歌声满田满垅,男唱女应,气氛欢快。虽有少数歌词猥亵、格调不高,但绝大部分都内容健康,曲调优雅,形式灵活多样。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中,强调“兴无灭资”,唱*歌曲,山歌为之停腔。近几年又有所流传,并吸收一些新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随着科学发展,“捅草”、“车水”等农活已没有了。
2、手工业
清光绪壬午《华容县志》载:“土著之人,不习技艺,一切土木创造之工,悉自外来。”明、清后,外来工匠在华容落籍的渐多,手工业者遍布城乡,形成很多帮规、行俗。各行业都兴拜师收徒,规矩极严。有“徒弟徒弟,三年奴隶”的说法。出师以后,仍终身执弟子礼。以师派和籍贯形成帮口,论资排辈,师、师母、师伯、师叔统为师长;师兄、师弟为“师门手足”。各帮都控制业务范围,即使至亲好友也不能随意入境作业。华容敬称手工业者为“艺人”、“匠人”、“佬”(剃头、修脚、阉猪、铣磨、补锅、看鸭等),以“匠”(金、银、铜、铁、锡、木、瓦、窑、石、漆等)为尊,“佬匠同吃,匠坐上席”。各行各奉自己的祖师,各组自己的行会:渔民拜拉搭庙,烧酒拜杜康爷,屠户、厨子祀詹王,木、瓦、窑、石、漆和篾匠都敬奉鲁班,银、铜、锡、铁匠拜太上老君(我),裁缝祖轩辕,等等。每年都依祭期祭祀,并借此集会,讨论行会事宜。*时期的同业公会基本与行会无别。解放后,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党和*提倡阶级友爱,以工会和同业工会取代行会组织,倡导新的师徒关系、劳资关系和主雇关系,除带徒传艺等合理习俗继续承传外,其余陈规陋习均已革除。
3、水上作业
华容古代“波镶四陆”,民多“蛋户”。“出没烟波里,拼搏风浪中”,危险大,祈天求神,禁忌很多。渔民称过年为“开头”,“开头”礼仪简古:只在船头上用切开的萝卜插上香,供上活鱼,放一挂鞭,合家吃一餐“开头饭”。渔民忌说“沉”、“滚”、“翻”、“水”、“龙”等词,改用别字别音。渔民以使用的不同业笥和家族分帮,但帮规较松散,互不忌切。挂钩业长居水上,奉祀姜太公。其他各业,多系半农半渔,临时以业为帮,冬聚春散。解放后,渔民逐渐定居陆地,建立新村,风俗与当地居民同化。华容船民不多(历史上的大宗运输都靠外地船只),且多为“五板子”这类小船(2—3吨),外港无华容码头。船民以船头为圣地,严禁妇女踩踏,尤其船头挽缆的短柱,称为“将军柱”,神圣不可侵犯。其他禁忌略同于渔民。与其他行会一样,兴“打牙祭”,每逢初一、十五会餐,开餐前,先投酒肉于江,祈求平安。解放后,讲科学、破迷信,加上航行安全系数增高,旧习俗全然革除。1989年7月,北景港镇防洪大堤出险,指挥所一声令下,数十艘正在航行的船只应声投入抢运石头。汤光前所驾20吨木船主动充作抬运块石的浮桥,船头“将军柱”碍事,汤自操板斧,劈掉柱头,受到县*表彰。他说:“过去讲迷信,谁敢在这太岁头上动土,现在讲科学,不信这个邪。”
4、商业
华容历史上土著经商者少。清光绪壬午《华容县志》记为“水陆商贾,多闽、粤、豫、皖之人,旧有六帮之号,本邑务本者(务农)多,逐末者少”。商业禁忌、牙祭、收徒等习俗与手工业略同,但重视“行话”,流行较广的是手势与代称两种“密码”。代称,1叫流,2叫页,3叫佐,4叫襄,5叫爪(guǎ),6叫挠,7叫乘,8叫敲,9叫黄。手势基本与民间通行无异,但增减式极为诡秘,且各帮不同,生产者和消费者往往因此受骗上当。牛马交易,更讲“袖里乾坤”,双方经纪人相互在衣袖里掐指头、作手势,讨价还价,不让买卖双方参与商议。记帐划码都用“土码子”(又称汉码子“丨、刂、川、、、、、十),无论横书竖写,字码都横列,起头字下标计数单位。解放后,*明令取缔地下非法交易,打击中间剥削,无*私企业,一律明码实价,推行新的会计方法,提倡信息交流,旧的行话、行码、土码都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