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民间有吃什么东西的习俗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6 02:5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6 07:19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的饮食习俗有所差异,主要吃的食物有苋菜、葫芦、面条、麦粥、馄饨、狗肉、荔枝等。
1、苋菜和葫芦: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
2、面条:夏至吃面条是南北地区都有的饮食习俗,民间一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时节,新麦已经登场,所以面条是夏至的重要食物;
3、麦粥和馄饨:夏至这天,江苏地区的人喜欢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4、狗肉和荔枝: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地区人们的专利,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总结: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的饮食习俗有所差异,主要吃的食物有苋菜、葫芦、面条、麦粥、馄饨、狗肉、荔枝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6 04:27
我们北方人多吃面条
夏令饮食
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官府也停止办公事。江苏夏令饮食有三鲜:地上三鲜为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鲜为海丝、鲋鱼和咸鸭蛋。浙江杭州喜吃乌饭,据传说是纪念战国庞涓。浙江建德民谣说:“立夏日,吃补食。”说明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以滋补身体,为投入紧张的秋季农业劳动做准备。广东有喜吃狗肉之习,俗语说:“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夏至杀狗补身,使当天的狗无处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杀,要在野外加工。北京流行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至饺子,夏至面”。防暑主要注重两个方面:
首先是多吃冷食、凉食、瓜果。古代的斗茶、凉汤都是极好的防暑品。苏州立夏节喝“七家茶”,小孩要吃“猫狗饭”。同时多饮食凉粉、酸梅汤,服用冰块。说明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冬季贮冰,夏季食用。清代就有刨冰。清廷在立夏这一天,赏赐文武大臣冰块。此时又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赏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是夏至季节的重要佳品。另外,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此外,凉亭赏夏也是人们盛夏中进行的一项防暑活动。
其次是利用防暑工具,例如有雨伞、扇子、凉帽、凉席、竹夫人等等。
扇子起源很早,先为农业生产的扬谷工具,后来才加以改进,变成防暑和戏曲用具。文献记载中的商代扇子,是车上遮雨用的,称“扇汗”。南北朝后,在扇汗外,又发明一种长柄障扇,后来演变为华盖。民间的扇子因地而异,有芭蕉扇、蒲扇、羽扇、绢扇等,后来才出现了纸制折扇。当时的卧具则普遍利用各种质料制成的凉席。古代流行的瓷枕,也是一种防暑卧具。也有用竹枕的,即称竹夫人,又称百花娘子、竹姬、青奴。在《吴友如画宝》中有一幅“竹妖入梦”图中,就绘有一男子卧于床上,抱着竹夫人入梦乡的情景。由于夏天白天长、炎热,入夜又难眠,各地都提倡睡午觉。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夏天里游泳、妇女儿童戏水、养金鱼、叉鱼、钓鳖、捕蛙、捉鱼、捉鳝鱼、夏猎等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6 05:45
我是山东人,我们这里一般吃面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6 07:20
我家这里夏至要吃馄饨,我是江苏常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