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时候为什么会打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3 23:51
我来回答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1:20
雷雨根据其生成方式,有热雷雨、锋面雷雨、地形雷雨、平流雷雨等等。先雷后雨一般都是发生在热雷雨与地形雷雨中。
为什么热雷雨与地形雷雨会先有雷后有雨的感觉呢? 前面讲了热雷雨、地形雷雨一般产生于单一气团内部,由局部热力作用与地形作用而产生的。其实产生热雷雨与地形雷雨在积雨云中雷鸣电闪降水的发生时间不会相差许多。如果人处于雷雨云底部先雷后雨感觉很可能不会很明显(有感觉)。
热雷雨与地形雷雨产生先雷后雨的情况,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产生热雷雨与地形雷雨的积雨云底部空气层比较干燥,积雨云中降水在还未落到地面时已经蒸发掉了,而雷声却照样传到地面。这样就产生了雷公先唱歌的情况。以后积雨云继续发
展,雨滴大到落到地面前还不致完全蒸发完时才形成降水。第二种情况是由于热雷雨是带有很强的局部性的,范围很小,当它远离本地时,闪电雷声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过来为我们所听到。但由于雷雨云远离本地,降水当然不会落到头上,而后随着积雨云移来才会发生降水,这也是先雷后雨。
由于热雷雨、地形雷雨是在单一气团内发展起来的局部性雷雨,所以范围小,雨量也不会很大,而且下雨时间也短,不可能下很大的雨。如果积雨云远离本地有可能在它尚未移来之前已经消亡,根本不会下雨。
而锋面雷雨情况就不一样,它是在锋面云系中发展起来的。在锋面中原来天气情况就比较恶劣,多为阴雨天气。因此在它还没有发生强烈扰动发展成积雨云之前就已经可能是阴雨天气,而后随着冷暖气流剧烈的相对运动发生强烈扰动,从锋
面云系中发展成积雨云产生打雷现象。这就势必形成先雨后雷情况。这种情况降水时间和雨势势必都比较大些。所以农谚有说:先雨后雷,其雨必大,正是指的这种情况。
可见先雷后雨,有雨必小;未雨先雷,船去步回等谚语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符合科学道理的。但由于锋面雷雨有时也有先雷后雨情况,所以利用这些谚语作预报时,最好根据当时天气形势配合考虑互相订正,把握性更大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2:38
雷雨根据其生成方式,有热雷雨、锋面雷雨、地形雷雨、平流雷雨等等。先雷后雨一般都是发生在热雷雨与地形雷雨中。
为什么热雷雨与地形雷雨会先有雷后有雨的感觉呢? 前面讲了热雷雨、地形雷雨一般产生于单一气团内部,由局部热力作用与地形作用而产生的。其实产生热雷雨与地形雷雨在积雨云中雷鸣电闪降水的发生时间不会相差许多。如果人处于雷雨云底部先雷后雨感觉很可能不会很明显(有感觉)。
热雷雨与地形雷雨产生先雷后雨的情况,可能有两种:第一 种是产生热雷雨与地形雷雨的积雨云底部空气层比较干燥,积雨云中降水在还未落到地面时已经蒸发掉了,而雷声却照样传到地面。这样就产生了雷公先唱歌的情况。以后积雨云继续发
展,雨滴大到落到地面前还不致完全蒸发完时才形成降水。第二种情况是由于热雷雨是带有很强的局部性的,范围很小,当它远离本地时,闪电雷声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过来为我们所听到。但由于雷雨云远离本地,降水当然不会落到头上,而后随着积雨云移来才会发生降水,这也是先雷后雨。
由于热雷雨、地形雷雨是在单一气团内发展起来的局部性雷雨,所以范围小,雨量也不会很大,而且下雨时间也短,不可能下很大的雨。如果积雨云远离本地有可能在它尚未移来之前已经消亡,根本不会下雨。
而锋面雷雨情况就不一样,它是在锋面云系中发展起来的。在锋面中原来天气情况就比较恶劣,多为阴雨天气。因此在它还没有发生强烈扰动发展成积雨云之前就已经可能是阴雨天气,而后随着冷暖气流剧烈的相对运动发生强烈扰动,从锋 面云系中发展成积雨云产生打雷现象。这就势必形成先雨后雷情况。这种情况降水时间和雨势势必都比较大些。所以农谚有说:先雨后雷,其雨必大,正是指的这种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4:13
为什么会下雨
由于江、河、湖、海受到太阳照射,水就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又变作小水滴,最后变成云。组成云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受到下边气流的顶托,上升的气流也在不断把水汽众下面输送到云里来。云里的小水滴、小冰晶在运动中相互碰撞,体积会增大。云下层的水滴慢慢变大,云彩上层的冰晶体积增大以后,掉到云彩层下部的水滴之间,水滴会越来越大。当这些水滴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的时候,就会下雨了。
为什么会打雷
高空中有好多股气流在不断地运动.这些气流有的向
上跑,有的向下跑,方向不同,速度也不相同,有的快,有
的慢.气流的运动使空气中的积云有的向上冲,有的向下降.云和云这之间的磨擦使云带上不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因此正电荷和负电
荷分别聚集到云的两端.空气流动越快,云层越厚,带的电就越多.积云所带的电达到
一定程度,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中和.由于电穿过空气的时候会发热,使空
气迅速地膨胀,从而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运输雷.
如果带电的积云离地面比较近,也会因静电感就应使地面带上和云的下层不同的电.
当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积云就会向地面放电,这就是容易造成灾害的落地雷.
一般来说,地面哪里有突出的东西就容易从哪里放电,所以当我们在旷野上时,不能
到高树下避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6:04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在夏天的午后或傍晚,地面的热空
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积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电荷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符号的电荷。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一次雷击或者一次云闪所释放出的能量大约在300千瓦以上,如果把这些能
量全部利用起来,可供一个普通家庭使用2个月以上。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相当大,它所产生的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
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危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8:12
因为夏天热,与高空气温温差大,这样云层会形成更剧烈的运动发生强对流而产生电荷,发生雷电,冬天气温本来就在零度以下,这样和高空云中的温差不足以造成够大的对流运动,所以很难产生雷电,实际上下雪打雷还是有的,只不过很罕见,03年天津在11月份一个晚上就又打雷又暴雪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0:37
.太阳把地面的水分蒸发,水分上升到一定高空后由于温度低,气压小,所以凝结成云,有些云自身带有正电(很多原因造成)有些有负电,所以云碰一起的时候就会放电,打雷,当云层越积越多的时候,就会坍塌,下雨就这样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3:18
带正负电荷的云层相遇而产生巨大的电流,同时产生巨大的响声,人们称这种响声为打雷。当我们看到闪电时开始计时,到听到响声时计时结束,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40米/秒)乘以计时得到的时间,大致可以算出打雷点离我们的距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6:16
因为每个雨滴都带电性的,好比人不是中性一样,当同性负荷慢慢增加和异性负荷碰撞就是产生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9:31
基本上每次下雨都会打雷闪电,只是是轻和重的区别,夏天相对冬天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23:19
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夏季节,由于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强烈对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
而冬季由于受*冷气团控制,空气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空气不易形成剧烈对流,因而很少发生雷阵雨。但有时冬季天气偏暖,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阵雨,出现所谓“雷打冬”的现象。气象专家还说,雷暴的产生不是取决于温度本身,而是取决于温度的上下分布。也就是说,冬天虽然气温不高,但如果上下温差达到一定值时,也能形成强对流,产生雷暴。冬打雷在中国很少见,但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冬天就经常出现
空气极不稳定的时候,容易发生强烈的向上对流运动,而形成高耸的积雨云,云中充满上上下下奔窜的水汽,就会产生静电,云的上端会产生正电荷,云的下端会产生负电荷,地面又是正电荷,那么,正、负电荷之间有空气作为绝缘体,若正、负电荷间的电压差,大到可以冲破绝缘体的空气,使空气在瞬间膨胀爆炸、发热发光,发光就是闪电,膨胀爆炸发出巨大声响就是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