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来历?"端午节"来历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3 23:43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1:12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每当“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端午节来历说法很多,刚才提到了一些端午节来历,现在提供端午节来历的一些其它说法: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呆;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来历的其它说法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对端午节的来历,一些学者则有另外的看法。闻一多先生撰文指出,端午节举行龙舟竟渡和吃粽子的习俗,都与龙有关系,端午节其实是龙节,是纪念龙的特殊节日。<BR> 还有的学者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之说。据《论衡》、《后汉书》等古籍记载,民间素有“不举五月子”之说,即不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据说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生于五月初五,其父不让家人抚养,将其抛弃,都因他生的不是时候,成了俗忌之日的牺牲品。孟尝君死时,屈原肯定还健在,因此,把五月初五作为恶日纪念,显然与屈原无关。另外,艾蒿、菖蒲都是草药,挂在门上用来消灾似比较合乎情理,至于说为屈原招魂似显得迁强。<BR> 当然,不管怎么说,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屈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2:30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每当“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目前,各国*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中国立法、司法、*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内分别设有负责妇女儿童保障的立法和监督机构。*下设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儿童权益的保障工作,为儿童办实事。
"端午节"来历的故事
端午节的本来面目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是唐朝诗人文秀写的《端午》诗,说明唐朝时人们就已经把屈原和端午节挂上了钩。屈原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后,端午节就变成了一个纪念性的节日。省民俗学会理事、市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百灵说,在屈原走进端午节以前,端午节实际上是个与农事有关的时令节日。
五月是收麦与种稻的时节。按照古人的风俗习惯,有了收获后就要准备酒肉祭祀土谷之神,在对上天恩德表示感谢的同时,也祈祷来年有个好收成。麦收后还盼秋季有个好收成,而此时北方偏旱,庄稼生长非常需要天降甘霖,所以许多地方在举行祭祀活动的同时,还要举行祈雨仪式。
后来,这个时令节日被阴阳家赋予了特殊的含义,驱邪避灾的意味逐渐浓厚起来,并衍生出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当纪念屈原等传说与端午节联系起来后,阴阳之说淡化为固定的风俗被保留下来。随着历史向前推进和节日意义的演变,端午节早已被种种传说所包裹,其原意则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端午节的风俗
有关端午节的风俗,最早见于汉代的记载。从这些记录来看,过端午节的目的要么是“除毒气”,要么是“辟兵及鬼”,要么是“益人命”,这些说法都把五月初五作为祈福避灾的节日。
-
五月邪毒从何而来?这还得从阴阳家的观点谈起。在古代阴阳家看来,五月是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际,不可不慎重对待。《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了这一观点,而且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相沿袭的“仲夏祈禳仪式”。虽然各个朝代祭祀的方式和用品不一样,但都认为五月是阴阳二气交替之时,所以才要举行仪式祭祀。
阴阳学说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气候、农事有密切的关系。虽然中国南北气候有相当大的差异,但五月均是一年之中的气候转换期。此时南方进入梅雨季节,而北方则往往天旱少雨。在这个特殊时节人们容易得病。古时医疗条件差,人们也缺乏科学知识,往往很情绪化地看待这个特殊的时节,所以就把五月当成“恶月”,认为是上天对人的惩罚,因而要“多禁忌”。人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以防阴阳二气转换之际人体受到侵害。
这种忌讳后来就被“扩大化”了,以至古人把五月初五看作“毒日”,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会克父母。大家都知道“春秋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恰巧生在五月初五。他的母亲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小妾,他出生时父亲田婴已经有了40多个孩子,再多个孩子想必对田婴来说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让他大惊小怪的是这个孩子是五月初五出生,被认为会克父,所以他就无情地要把这个孩子扔掉。田文的母亲表面上答应了,但暗地里还是把孩子养了起来。后来,田文长大了,就再也遮掩不住了,儿子总得跟父亲见面!
-
田文见到父亲后,田婴仍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五月初五生下的孩子长到门楣高时,男克父、女克母。田文就对父亲说,把门楣增高,高到孩子长不到的高度,那还怎么克父呢?田文一席话说得田婴哑口无言,他只好接纳了这个儿子。后来,正是这个田文,凭自己的能力让父亲对他刮目相看,最后继承了家业。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孟尝君的故事里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端午节的忌讳风俗已经比较普遍。
五月的种种忌讳,汉代以后愈演愈烈。民间传说“五月盖屋人头秃”,官场则称“五月到官,至死不迁”,这些忌讳已经是太离谱了。
人物传说登上节日舞台
端午节的传说是如何与众多的人物挂上钩的呢?其实,时令节日与当地人物有关联,使自然现象与历史相结合而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本是节日风俗中的常见现象。
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在汉代成为国家祭祀典礼之一。国家重视的事情,自然就很容易得到推广并兴盛起来。魏晋以后,官方不再搞这一套了,但习俗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老百姓接过端午节的接力棒,而且庆祝之风在民间越来越盛,一些为群众所敬爱的地方人物也被演绎进了端午节,这就出现了一批和端午节有关的人物传说。
魏晋以后,一些文人把与端午节有关的人物传说记载下来,其中有关于介子推的传说,如《北堂书钞》记载:“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有东晋虞预《会稽典录》记载的曹娥救父的故事。有关于伍子胥的传说,如《荆楚岁时记》记载“事在子胥,不关屈平”,称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化为波涛之神的传说。还有关于陈临的记载,《初学记》卷四引《后汉书》曰:“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理,导人以孝悌。临征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虽然古代各地都有和端午节有关的传奇人物,但记载都比较零碎,只有关于屈原的记载最为详细。在《续齐谐记》及《荆楚岁时记》中,有关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不仅情节非常完整,而且时间、地点、人物都“言之凿凿”,并与五色丝、角黍、龙等传统的节日用品和象征拉扯到了一起。
有趣的是,尽管各地与端午节有关的人物各不相同,但这些人物都深受百姓爱戴。中原地区的介子推,荆楚地区的屈原,吴越地区的伍子胥,他们都是忠心耿耿却落得个悲惨结局,因而赢得百姓的敬重与同情。
刘百灵认为,端午节的传说,出自古代中国的中原、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三个地区,中原、荆楚、吴越三地的端午传说分别与本地人物相联系,表明这三个地区的端午习俗的形成是相对独立的,彼此间的交融,是在习俗形成以后才开始,所以才出现了这些形态完整而主角各异的传说。这三个地区的百姓都以农业种植为生,既秉承着中原、荆楚、吴越三地存在差异的古老文化传统,又在交往中进行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屈原版本”脱颖而出
在众多的人物传说中,屈原之说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影响且广为流传的端午节人物传说版本?历史变迁在此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晋末年战乱,大量中原人*南迁,其中不少是京都洛阳的仁人志士。离开故土沦为异乡客,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随着历史前行,神州大地经历了东晋及南北朝的时代变迁,南迁的中原人的后代渐渐接受了南方乡俗,但爱国情怀并不会随风而去,相反却在一些志士仁人的心灵深处化为难以解开的情结。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也使他们对爱国志士产生敬仰之情,与他们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共鸣。
不管是屈原还是介子推、伍子胥,都是汉代以来人们十分敬仰的忠臣。但这3个人中,后两者全是靠后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而屈原除了有人来讲述他的故事外,他的一篇篇传世之作,也把自己的伟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诉说了自己的忠诚与愤怒,还反复抒发着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其情之深足以让每一个爱国志士感动。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力量,使他的形象盖过了介子推、伍子胥等人,成为深受人民爱戴并广为传颂的英雄人物。
怀着亡国之恨的中原人南迁到屈原故地后,必然会对屈原的遭遇有更深的理解与同情,也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把中原的端午节习俗与当地习俗结合起来,并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借助屈原来寄托他们对故土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些自觉不自觉的行为,使得屈原的形象越来越突出,而介子推、伍子胥、陈临等人则悄悄地退出了端午节的历史舞台。
节日习俗的文化魅力
端午节有关屈原的传说,随着国家统一步伐的加快,逐渐由南向北传播,最终占居了端午节的“统治地位”。
唐代以后,端午节又从民间回到了宫廷。当时宫廷中也开始举行端午节庆祝活动,其中还加入了很文雅的君臣赋诗和赏赐衣物等内容。在官方的影响和组织下,民间的端午节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其中还包括颇有声势的歌舞表演。
北宋时端午节庆祝活动更加隆重。官方举办活动时,不仅给大臣赏赐朝服,而且“学士院端午节前一月撰皇帝、皇后、夫人阁门帖子,送后苑作院用罗帛制造,及期进入”(《岁时杂记》)。屈原的形象与端午节节庆装饰一起出现在宫门上,其忠君爱国的精神再度受到称赞。唐宋之后,端午节的原始意义逐渐湮灭,介子推、伍子胥等人与端午节的传说已被忘却,人们想到的只有屈原了。
作为民族传统节日的端午节,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而文化的魅力与民族精神也在快乐的节日里延续并传播。随着华夏文明的足迹不断向外延伸,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在东南亚一带及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端午节在韩国、朝鲜、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都是华人和当地人所喜欢的节日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端午节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了,这表明华夏文明充满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4:05
儿童节的来历
每当“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目前,各国*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中国立法、司法、*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内分别设有负责妇女儿童保障的立法和监督机构。*下设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儿童权益的保障工作,为儿童办实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河�紊袼怠4怂党鲎远�骸恫芏鸨�贰4呵锸蔽夤�页嘉樽玉愫�┒�乐�螅���紊瘢�廊税Ф�乐��视卸宋缃凇?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之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节的来历之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5:56
儿童节的来历 :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因此,如何提供儿童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
1925年8月,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发表了爱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宣言。
关心儿童的各国代表,对于救济贫苦的儿童、避免让儿童从事危险的工作,以及怎样养育儿童等问题,纷纷提出建议。
大会结束后,各国*先后订立儿童节。一方面借以鼓励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希望社会人士重视与爱护儿童。
每当儿童节来临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那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中国曾于1931年将儿童节定在每年4月4日。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民间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节”和“棕子节”。
为什么叫端午节呢?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五”和“午”在古代是可以通用的。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后来,秦*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体现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的情景,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8:04
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
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
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
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
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
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
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
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
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
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
我国**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
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端午节来历说法很多,刚才提到了一些端午节来历,现在提供端午节来历的一些其它说法: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呆;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来历的其它说法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对端午节的来历,一些学者则有另外的看法。闻一多先生撰文指出,端午节举行龙舟竟渡和吃粽子的习俗,都与龙有关系,端午节其实是龙节,是纪念龙的特殊节日。<BR> 还有的学者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之说。据《论衡》、《后汉书》等古籍记载,民间素有“不举五月子”之说,即不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据说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生于五月初五,其父不让家人抚养,将其抛弃,都因他生的不是时候,成了俗忌之日的牺牲品。孟尝君死时,屈原肯定还健在,因此,把五月初五作为恶日纪念,显然与屈原无关。另外,艾蒿、菖蒲都是草药,挂在门上用来消灾似比较合乎情理,至于说为屈原招魂似显得迁强。<BR> 当然,不管怎么说,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屈原。
参考资料:http://www.2000year.com/jieri/chinajieri/anwu/200602/595.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0:29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25035.html
"端午节"来历的故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5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