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有哪些2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5 21:38
我来回答
共8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01:59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5 23:07
吃饺子的习俗
大凡很多重要的节日,饺子无疑在饮食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大年除夕吃饺子,“破五”要吃饺子,入伏要吃饺子,立秋要吃饺子,到了冬至也要吃饺子,,很多很多啦。下面就详细说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除夕为什么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2. 正月初五为什么吃饺子:
除了年夜饭要吃饺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饺子。有一种说法是,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较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所以要吃饺子祝贺。
3. 入伏为什么吃饺子:
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老北京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4. 立秋为什么吃饺子: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5.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在我国北方,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7.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在我国的北方,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冬至这天吃水饺的习惯,和“冬至吃水饺医治冻耳朵”的传说。相传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名医在奇寒的严冬用水饺(古时称馄饨)医治冻伤的故事。那年冬至(数九)这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张仲景看到许多人因饥寒交迫,手、足、耳朵被冻伤,他就把这些人邀至家中,亲自动手包制水饺,馅料选用高热量的辣椒和羊肉,煮熟后连饺子带汤盛到碗里,让大家趁热吃下。此法果然奏效,冻伤得以缓解并逐渐痊愈,由此而来便留下“冬至”这天吃水饺的美谈。这段佳话仍在被现代人传颂。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楚辞、《离*》
中国古典文学:汉赋
中国古典文学:唐诗
中国古典文学:宋词
中国古典文学:戏曲
中国古典文学: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文学好书?快去传统文化书店--三味书屋!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
四大文学名著:《水浒传》四大文学名著:《西游记》
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
中国古典小说:三言之《喻世明言》
中国古典小说:三言之《醒世恒言》
中国古典小说:三言之《警世通言》
中国古典小说:二拍之《初刻拍案惊奇》
中国古典小说:二拍之《二刻拍案惊奇》
相声小品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京剧、河南戏曲.豫剧中国戏曲:昆曲中国戏曲:黄梅戏中国戏曲:评剧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中,中国哲学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实用的科技发明,到社会的结构组织,人群的理想信念,从学术思想,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都直接受到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传统思想频道全面介绍宗教和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孙子,老子等思想大家.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蒿草树叶可成衣;玉石金缕可成衣;铁甲兽皮可成衣;棉、麻、丝、毛皆可成衣,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丝绸,刺绣就伴随着丝绸之路为世界闻名;高丽,日本更是模仿唐代服饰作为各自的民族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频道将详细介绍中国最具代表的汉服,唐装,旗袍,以及各民族传统服饰和中国经典手工艺品:苏州刺绣(苏绣)和中国剪纸艺术。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食频道将从中国八大菜系,地方名小吃,中华传统美食典故,家常菜谱,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为您现在全面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系(川菜)中国八大菜系:广东菜系(粤菜)
中国八大菜系:山东菜系(鲁菜)中国八大菜系:江苏菜系(苏菜)
中国八大菜系:浙江菜系(浙菜)中国八大菜系:福建菜系(闽菜)
中国八大菜系:安徽菜系(徽菜)中国八大菜系:湖南菜系(湘菜)
中华美食菜谱?快去传统文化书店--三味书屋!
地方名小吃
地方名小吃:北京小吃地方名小吃:上海小吃
地方名小吃:西安小吃地方名小吃:成都小吃
地方名小吃:武汉小吃地方名小吃:杭州小吃
中国饮食文化
传统美食典故中国饮食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名著
中国传统哲学名著:论语中国传统哲学名著:道理经
中国传统哲学名著:韩非子中国传统哲学名著:淮南子
中国传统哲学名著:列子中国传统哲学名著:吕氏春秋中国传统哲学名著:论衡先秦诸子百家
先秦诸子百家:孔子先秦诸子百家:老子先秦诸子百家:孟子
先秦诸子百家:庄子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先秦诸子百家:孙子
中国兵法韬略
中国兵法:孙子兵法中国兵法:吴子兵法中国兵法:诸葛亮兵法
中国兵法:司马法中国兵法:黄石公兵法中国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中国宗教人文
中国宗教:道教
中国宗教:佛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0:25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
相传,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春节还要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2:00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
相传,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春节还要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
【春节的起源】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大家对春节的起源了解有多少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关于春节的古诗】
《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岁除夜》
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参考资料
留学网:https://www.liuxue86.com/a/2674572.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3:51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
相传,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春节还要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8:24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
相传,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春节还要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
【春节的起源】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大家对春节的起源了解有多少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20:49
贴春联,发红包,吃饺子,逛庙会,拜年,吃年夜饭,追问谢谢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18:36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相传,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春节还要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