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5 21:13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01:35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总结:
1、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倒贴福字。
2、春节来临之前会在门上贴春联。
3、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4、家中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取平安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5 22:43
1、满族
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裏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
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2、朝鲜族
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著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3、苗族
苗族人民过年,主要活动有斗牛、打年鼓。斗牛时,往往有一、二千人(有时多达五六千人)前来观看。斗牛结束后,还要举行“打年鼓”活动,他们把事先向各户凑集来的糯米酒抬到场地*,众人一面喝酒,一面踩着鼓点或和着芦笙的旋律翩翩起舞,一面击鼓传花,每当鼓声一停,花在谁手里,谁就要唱歌。
4、布依族
布依族人除夕或初一必须吃一碗血米粥,这名字听起来有些恐怖,其实是将鸡肉切成碎块,与血糯米一起煮成的稀饭。
传说这种风俗源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在贵州的部分布依族为躲避官兵,烹制血米粥让全村男女老少共进最后一顿团圆饭,此后各奔东西,再见面时,能讲出吃鸡肉稀饭来历的人才能相互认本家。
5、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同胞在春节时有一种特殊的过节方式,正月十六的早上,大家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但是,儿子或儿媳不得与父亲互抹,哥哥与弟媳也不准互抹,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0:01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1:35
1、朝鲜族
朝鲜族受汉文化影响也有过春节的习俗。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2、藏族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相传,这都是古代*六月过年的遗留。还有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
3、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的春节叫“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
4、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5、达斡尔族
在北方的达斡尔族是有拜年的习惯,在春节那天,这个民族的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一个一个逐家走访,互相的祝贺。每家每户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到家门口,主人就会用自家的蒸糕款待。“糕”与“高”在汉语中是谐音,以自己家糕款待,就是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是进一步提高的。而且在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会举行歌舞和体育活动,这样一直持续半个月。
6、蒙古族
我们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等。在除夕夜哪一天,蒙古族的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然后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一家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到午夜大家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的话大家要多吃多喝,然后酒肉都得有剩下的,这样象征着在新的一年吃酒肉不尽,吃喝都不愁。初一的早上,然后身穿各式服装的男男*,跨上威风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各户村镇,挨个地串各家蒙古包。注意串包时,是要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的哦,紧接着主人家的女婿需要为前来串包的客人们敬酒,蒙古族人们边歌边舞。
7、壮族
这是居住在中国南方的的一个民族,他们称春节为“新年节”。在这一天,这个民族的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俗习惯,壮族他们称做“吃立节”。这个“吃立节”相传在100多年以前,我们有一支壮族的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回来时春节已过,但是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春节过后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3:27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着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祭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