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5 21:1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6 01:34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虞舜时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神灵。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岁首(新年初一)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赏花灯、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5 22:42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一、春节
1、春节的由来: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2、春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包括贴门神 、贴春联 、接灶 、贴福祈福 、置天地桌 、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接财神、隔年饭等。
二、清明节
1、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为人们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2、清明节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
三、端午节
1、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2、端午节习俗;悬菖蒲挂白艾、驱五毒、挂钟馗象、龙舟竞渡、香袋和兰草汤沐浴、粽子、饮雄黄酒。
四、中秋节
1、中秋节的由来: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吃月饼、赏桂花、猜谜、饮桂花酒、食田螺、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0:00
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清明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一、春节
1、春节的由来: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2、春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包括贴门神 、贴春联 、接灶 、贴福祈福 、置天地桌 、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接财神、隔年饭等。
二、清明节
1、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为人们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2、清明节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
三、端午节
1、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2、端午节习俗;悬菖蒲挂白艾、驱五毒、挂钟馗象、龙舟竞渡、香袋和兰草汤沐浴、粽子、饮雄黄酒。
四、中秋节
1、中秋节的由来: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吃月饼、赏桂花、猜谜、饮桂花酒、食田螺、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