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3 06:12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7:42
1、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相对低于瓷器,最低可以达到800摄氏度以下,最高可以达到1100摄氏度左右。瓷器的烧制温度则不同,相对较高,一般都在1200摄氏度以上,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400摄氏度左右。
2、坚硬程度不同
由于陶器的烧制温度低,导致胚体未完全烧结,因此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较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用钢刀能够划出沟痕。瓷器烧制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3、原料不同
在材料的选择上,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就可以烧成,而瓷器需要选择特定的高岭土作为原材料。
4、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胚体即使薄也不带有半透明的效果。瓷器的胎体不管厚薄,都具有半透明的效果。
5、釉料不同
陶器分为挂釉跟不挂釉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也分两种,可以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以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9:00
1、出现的年代不同
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2、烧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所以取材没有什么讲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材料。黏土随处都可以取材,把黏土制成坯后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可以烧制出陶器。
瓷器一般需要高岭土,用高岭土作坯,在温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烧制出瓷器。高岭土不是随处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没有陶器取材方便。
3、釉料不同
烧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烧成后直接低温挂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简单,可以在烧制瓷器的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直接挂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温挂釉。
4、质地不同
陶器的做工非常简单,质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而且颜色非常暗淡,还带有杂色。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它的胎质比较疏松,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划出划痕,敲击时声音低哑沉闷,如瓦木一般。
瓷器出现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对细腻,质地细密,手感相对细滑,颜色也相对鲜亮。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所以胎质坚实细密,断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难划出痕迹,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金石一般。
5、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制的温度也要比后来出现的瓷器低很多。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在800℃-1100℃之间,因为烧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温度过高则会被熔成玻璃质,不可能称为陶器,所以烧陶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当然也有800℃以下的。
而烧制瓷器的最低温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间。
扩展资料
陶瓷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电阻式隧道窑炉或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0:34
陶器和瓷器其实都是用陶土制作而成的,只是陶土的成分不同。瓷器大多是用泥浆制作成的,工人们先制作一个模具,然后把泥浆灌到模具里,等泥浆干了以后就变成瓷器的胚胎了。然后把泥浆涂上釉料之后,就可以进窑炉烧制成瓷器了。烧完的瓷器很薄,透光性良好,对着灯光能透出光亮。
就算不用泥浆制作,瓷器的胎低也是特别薄的,通常用做瓷器的胎料是很细腻的,拉伸度和粘性都非常好。工人们会仔细地把胎底做成瓷器的形状,这对造型功底还有泥土的特点都要十分了解才行。
淘器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打泥坯,泥坯是用陶土和水制作而成的,等把泥坯做好之后就要用手动的方式来把这些泥坯捏成淘器的形状。一般做陶器的时候会用到一个旋转的泥盘,把陶土放在泥盘上,通电让泥盘转动就可以把陶土拉成想要的形状。
淘器做出基本的形状后,就可以刷釉进炉子烧制了。烧好后的陶器色泽是很素雅的,不会像瓷器那么的光亮。从厚重感上淘器也比瓷器更厚重一些,因为淘器是用整块泥土制作的,重量上要比瓷器更沉一些。
而且淘器的表面多粗糙,瓷器的表面多光滑。因为陶土在烧制的过程中会发生龟裂的现象,这就导致淘器的表面要有一些开裂的纹理,就会显得更粗糙一些。但正是这些粗糙的感觉,才让淘器显得非常质朴有韵味。
相反瓷器的表面就非常光滑,因为瓷器的釉质跟淘器的釉质不一样,上了釉的瓷器烧的时候不会产生龟裂现象,所以看起来就非常粗糙。正是这种粗糙感才能凸显出瓷器的独特美。
无论是瓷器和陶器体现的都是中国精神,是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境界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2:26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4:34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
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西方学者还将胎质内的铁含量的多寡作为陶器与瓷器的判定标准,他们认为陶胎含铁等金属杂质较多,颜色较深。瓷胎含铁量较少,颜色较白。笔者则不这样认为,含铁多少并不影响瓷器的性质,只是审美取向不同而已。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例,汝、官、哥、钧、定都曾是皇室御用瓷器。其中前四种都属青瓷产品,胎质的铁含量都超过了西方人所认为瓷器标准,只有定窑属白瓷,胎质的铁含量较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6:58
砖属于陶器
陶器有黑陶、白陶、棕色陶三大类。一般利用当地一种或几种粘土配制而成。吸水率较高,热稳定性低,烧成温度一般在1150℃至1250℃。主要产品有碗、盘、壶、杯、碟、盆、罐、瓶、缸、坛十大类及杂件。解放初期至七十年代,博山的山头、福山、北岭、八陡、五龙,淄川的渭头河产量较大。八十年代碗类产品基本淘汰,其它产品大量减少,被瓷器所取代。
细 陶 器
细陶器,品质较细腻,施以白釉,用红、绿、蓝彩绘(称之大火颜料),一次烧成,代表产品是套五花盆,曾出口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品种有碗、盘、壶、杯、碟、盆、瓶等。1988年以后基本停止生产,被瓷器、炻器所代替。
精 陶 器
精陶器,有白色和象牙*,胎质细腻,装饰讲究。1958年博山陶瓷厂到浙江温州精陶厂学习并试制成功,产品有碗、盘、壶、杯、碟。因产品强度低、易炸裂,未能大量生产。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这件原始青瓷尊是原始瓷器的一个典型代表。器口作喇叭状,无肩,深腹束腰,底部有外撇的圈足。胎体坚硬,厚薄均匀,造型规整。器内外均施有青*釉,胎体与釉层结合紧密,底部无釉处露出浅灰白色的瓷胎。外壁装饰的纹饰排列整齐、朴素雅致。此尊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省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件浙江省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为我们展示了瓷器烧造工艺发展的初期情况。 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9:56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