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3 06:09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3 10:30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被称为都则,是祭火的意思,源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火崇拜,反映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是趋吉避凶。
当生活方式从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后,人们认为火可以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有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功能,于是把火作为一种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并逐渐形成了以火为核心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传火、送火三个阶段。第一天祭火,人们宰牛杀羊,并备酒祭祖,晚上的时候在祭台点燃圣火,由毕摩诵经祭火;第二天传火,人们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比如赛马、摔跤、唱歌、跳舞等;第三天送火,夜幕降临时,人们手持火把奔走,再将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巨大的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歌唱、舞蹈。
总结:
火把节源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火崇拜,当生活方式从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后,人们认为火可以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有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功能,于是把火作为一种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并逐渐形成了以火为核心的火把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7:38
火把节的来历: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火把节的风俗: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
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