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1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3 07:01
我来回答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8:30
秦国率兵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屈原得知消息后,写下绝笔作之作《怀沙》,自投殉国。后世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为不让水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于是纷纷把糯米抛入江中。逐渐变成在端午节这一天把这些食材包成粽子食用,以此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由来。
赛龙舟最初是在独木舟上雕刻龙的造型,在水上滑行。史*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龙舟,这端午节这天,划龙舟是为了祭祀祈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项国际比赛项目。
在端午节这一天,会采摘新鲜的艾草,然后挂在门框和窗户上。目的是利用艾草天生自带的挥发性精油,来驱除蚊虫、辟邪祈福的作用。也有人把艾草做成*放在家里,也是一样的作用。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节日还用雄黄和白酒,配成雄黄酒,在端午节这天,洒在院子的边边角角,犄角旮旯,还有房前屋后。目的是利用白酒和雄花的刺激性气味,来驱除虫蛇,保护家人平安。
端午节这天,会采摘艾草,在搭配凤仙、白玉兰、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等,熬煮成沐兰汤。大家分别用这种沐兰汤洗浴,目的是祛病、去湿气。现在很多地方依然还有这个习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端午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9:48
1.源于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追问+wo friend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1:23
有一个叫屈原的诗人,生于楚国,一心想让自己的国家更富强,便做出了一个利民利己的方案,可楚王这个昏君,偏偏听信奸臣的话。把他流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之后,他每次都赶路去都城,把方案给楚王看。可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把屈原流放。有一天,秦国突然向楚国进攻。楚国不及防守就被打垮了,楚国的居民都叫苦连天。屈原看不下去了,便抱起一块大石头跳下汨罗江,楚国的百姓很伤心所以就排龙船去打捞他的尸体,把粽子丢进水里,给鱼虾吃它们吃饱了。自然就不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所以,人们就把那一天定为“端午节”。现在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了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3:14
相传楚国名臣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尽后,曾托梦给当地的村民。说:“我是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尽。江中之鱼在啃咬我的肉体,请快快救我的肉体上岸。”受梦的村民马上将此梦告知乡里,并召集村中壮年划着龙舟,带着糯米去救屈原的肉体。带糯米是为了引开鱼,使他们不在啃咬。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以及赛龙舟和包粽子的由来。并且在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以避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5:22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7:47
端午节的由来100字
古代,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叫屈原。被某国追杀,为了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屈原不惜自记的生命,屈原就跳进大江以死来抗争。
果然,百姓合作吧追杀屈原的国家打败了,百姓为了纪念屈原,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200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100字
今天是端午节,妈妈让我从电脑上看端午节的由来。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有一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头投江了自尽了。人们知道后,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装着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现在吃的粽子,只不过是把竹筒,换成了一种宽宽的叶子。吃粽子也就是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民都会包粽子、赛龙舟、悬艾草,以此来庆祝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节要吃粽子,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包粽子吗?又该怎样包粽子呢?
相传,包粽子是源于屈原,屈原汨罗江自杀,大家捞不到他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用苇叶包裹了糯米饭投进大江喂养鱼虾,后来就发展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而也有说是为了祭祀屈原而包粽子投进大江的,但不管怎么说,传说包粽子是源自屈原的。
每年端午节,各家各户开始包粽子,不管是自己吃,还是为了表示纪念屈原,包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活动。
而包粽子一般是选取上好的芦苇叶,放锅里煮软,增加弹性,也有消菌杀毒的作用。然后取2-3片,窝成漏斗状,把准备好的糯米以及其他如肉、蜜饯、板栗等放进去,右手中指、无名指分开将其夹住,大拇指从后往前推压,使其紧、平。左手拇指、食指顺势将漏斗口朝里推成等边三角形,再将大拇指推过来的叶面盖在三角形上,并以左手拇指、食指顺势将漏斗口集合处捏紧,再将余下的尾巴顺拐角贴折。再取线捆扎,松紧要适度。最后放进锅里煮熟,可口的粽子就做成了。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我们每年都会包很多各种各类的粽子。端午节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传承下去,而包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我们也要发扬光大。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20:28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追问sao~~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23:26
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2:41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6:12
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扩展资料
各种传统民俗活动
1.扒龙舟
龙舟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2.挂艾草与菖蒲
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3.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粽籺”、"古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4.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0:00
41位粉丝
秦国率兵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屈原得知消息后,写下绝笔作之作《怀沙》,自投殉国。后世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为不让水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于是纷纷把糯米抛入江中。逐渐变成在端午节这一天把这些食材包成粽子食用,以此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由来。
赛龙舟最初是在独木舟上雕刻龙的造型,在水上滑行。史*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龙舟,这端午节这天,划龙舟是为了祭祀祈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项国际比赛项目。
在端午节这一天,会采摘新鲜的艾草,然后挂在门框和窗户上。目的是利用艾草天生自带的挥发性精油,来驱除蚊虫、辟邪祈福的作用。也有人把艾草做成*放在家里,也是一样的作用。
扩展资料:端午节的节日还用雄黄和白酒,配成雄黄酒,在端午节这天,洒在院子的边边角角,犄角旮旯,还有房前屋后。目的是利用白酒和雄花的刺激性气味,来驱除虫蛇,保护家人平安。
端午节这天,会采摘艾草,在搭配凤仙、白玉兰、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等,熬煮成沐兰汤。大家分别用这种沐兰汤洗浴,目的是祛病、去湿气。现在很多地方依然还有这个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4:0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8:26
有一个叫屈原的诗人,生于楚国,一心想让自己的国家更富强,便做出了一个利民利己的方案,可楚王这个昏君,偏偏听信奸臣的话。把他流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之后,他每次都赶路去都城,把方案给楚王看。可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把屈原流放。有一天,秦国突然向楚国进攻。楚国不及防守就被打垮了,楚国的居民都叫苦连天。屈原看不下去了,便抱起一块大石头跳下汨罗江,楚国的百姓很伤心所以就排龙船去打捞他的尸体,把粽子丢进水里,给鱼虾吃它们吃饱了。自然就不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23:04
秦国率兵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屈原得知消息后,写下绝笔作之作《怀沙》,自投殉国。后世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为不让水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于是纷纷把糯米抛入江中。逐渐变成在端午节这一天把这些食材包成粽子食用,以此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的由来。
赛龙舟最初是在独木舟上雕刻龙的造型,在水上滑行。史*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龙舟,这端午节这天,划龙舟是为了祭祀祈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项国际比赛项目。
在端午节这一天,会采摘新鲜的艾草,然后挂在门框和窗户上。目的是利用艾草天生自带的挥发性精油,来驱除蚊虫、辟邪祈福的作用。也有人把艾草做成*放在家里,也是一样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5 03:59
1.源于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