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49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5 22:07
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是指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属于复染法。这种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伯肺炎菌。革兰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未经染色的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区别。经染色后,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从而用以分类鉴定。染色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再用95%乙醇脱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7:22
脱色时间的掌握,是革兰染色成败的关键。
革兰氏染色四大基本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其中乙醇脱色是关键。因为如果脱色过度,有可能会使革兰氏阳性菌呈假阴性,如果脱色不够,有可能使革兰氏阴性菌呈假阳性。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即将标本固定后,先用龙胆紫染色,加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再用蕃红复染。
革兰染色法,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创立,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大类。
如果将细菌做革兰染色,凡是染后菌体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阳性菌”;菌体是伊红色,称“革兰阴性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菌和球菌。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科,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克霉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7:22
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载玻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6)用蕃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扩展资料
染色原理: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
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呈现蓝紫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革兰氏染色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7:22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即将标本固定后,先用龙胆紫染色,加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再用蕃红复染。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7:23
脱色时间的掌握,是革兰染色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