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5:25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嗓音,唱歌时能一展美丽的歌喉。然而唱歌也是一门技艺,需要各个器官的密切协作。歌唱时,发声器官除口腔、鼻腔等体外器官外,大部分器官分均生长在体内,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这些器官的神经反应均不敏感,因此,要想改造他们的性能却非易事。*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道出了好声音背后的奥秘。 歌唱只能是在人体高级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调节体外器官的生理性能,获得某种符合声音发展规律的生理感觉,去间接控制体内发声器官,达到改善歌声质量的目的。所以,只有当歌唱者寻找到正确的发声歌唱生理感觉,并经过一段科学的训练过程,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后,才能稳固地获得较为理想的歌声。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和发音技巧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人体直接参与发声活动的器官由呼吸器官、发声振动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与听觉感受器官等五部分组成。 呼吸器官由口、鼻、喉头、气管、支气管、胸肋、肺脏、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歌唱时完全依赖这些器官进行吸入与呼出空气的循环交替来完成歌唱活动的全过程。肺脏是呼吸的中心,在肺脏与腹腔交汇处有一层韧性很强的隔膜叫横膈膜,这也是极其重要的歌唱呼吸器官。 发声振动器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喉头声带,没有这一部分参与,再好的声音也出不来。喉头位于气管的上端,上接舌骨下连气管;会厌位于气管口上,形如扁叶状,当吞咽食物时,它便盖住喉头,以保护呼吸器官,歌唱时它便有力卷起,使喉咙打开,辅助歌声共鸣;甲状软骨位于颈前正中,由左右对称的两块四边形骨板组成,形如一本打开的书,合缝处在颈前突出,俗称喉结。健康的声带在喉内成两片白色薄片状,边缘整齐,当声带充血时呈粉红色或红色。 除了真声带,还有我们所说的假声带。在声带上方靠近喉口的管壁处,有一对左右生长的室襞就是假声带,它与真声带呈平行状态,其表面呈淡红色。两假声带之间的缝隙称裂前庭,它在歌唱发声时主要起阻挡气流的作用,一般不参与振动。喉室则在真声带与假声带之间,是一个粘膜裂缝状陷巢,两侧各一个,像一小袋。由于它所在特殊部位,因而对歌声音高、音色和元音的形成,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之所以可以听到很有质感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发出后还要产生共鸣。歌声共鸣器官由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与各窦组成。其中胸腔、鼻腔属于不可调节的固定共鸣腔;而喉腔、咽腔与口腔属于可调节的可变共鸣腔。歌唱时,声带所产生的震波,一部分顺喉室、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各窦去形成共鸣,而另一部分则顺气管到支气管(胸腔)去形成共鸣。 正是靠这些器官的紧密配合,声音得以发出,但是我们听到每个人的声音却千差万别,有的好听,有的不好听,这就不光是生理结构的问题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发生的原理。 歌声可以分为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声乐学认为,物体振动具有三种物理属性,即频率、振幅和振动成分。由此对应在听觉感受上亦产生三种心理属性,即音高、音量以及音色。 歌声的振动频率即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振动次数愈多,频率愈大,通过听觉感知声音愈高,反之愈低。一般而言,在产生振动时,声带形状愈长、愈厚、愈松弛,则声带振动的次数愈少,发出的声音愈低;声带形状愈短、愈薄、紧张度愈强,则声带振动次数愈多,发出的声音愈高。比如女声的声带比男声的声带更短、更窄、更薄,因而音区比男声天生高一个八度。 音量主要取决于声带振动的振幅(声带颤动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强音量是声带作较大幅度、较宽振动的结果,而弱音量则是声带作较小幅度、较窄振动的结果。一般而言平时说话时声门下的气压在呼气时大约在667pa左右,而歌唱发声时则迅速增至5.3 - 6.7kpa左右。因此,声门下气压大,声带振幅大,声音就响亮。 歌声音色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音响学所指的声音,实质上都是由许多纯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称为复合音。这些纯音只是乐音中的一个振动部分,组成乐音的各个纯音,各有不同的频率,因此高度也就不同。频率最低的第一纯音,又叫基音。乐音的高度,一般是由基音频率(基频)决定,基频也就是乐音的频率。其他纯音的频率都比基频高,统称泛音。乐音的音色到底如何,往往是由泛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的不同所决定的。 另一个影响乐音质量的因素是喉头所处的位置是否得当,发声时是否稳定松开,将直接影响到歌声发出的质量,那么,喉头究竟应处在什么位置才能发出最美的声音呢?经实验得出结论:在镜前,如果试作打哈欠状,你会立即感到,略向前突出的喉头(喉结)下降,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是闷暗的,然后再做吞咽动作,你会看到喉头上升,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带有喉音;喉头的这两种极端位置之间相距5cm6cm或更多些。喉头这样移动是在第三到第六节颈椎之间进行,在平常的安静状态中,喉头处于颈部中间略靠下的位置上,此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最为悦耳。 另外一个大家熟知的问题是,唱歌好的人往往都善于用假声。根据发声生理学的研究,真声主要是使声带作整体振动,声门完全闭合,发出的一种明亮厚实的声音。真声类包括我们所说的胸声、大嗓子、大本腔等,这种声音振动频率较低,灵活性较差。假声则是使声带作局部振动,声门闭合呈梭形合缝状,边缘变薄且锐利,发出的高远轻巧的声音。这种声音频率高,灵活性强,但音质较空虚。属于假声类的有小嗓子、头声等。很多人误以为真声是真声带发出的声音,而假声则是由假声带发出的声音。其实,无论真声或是假声,都是由真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只不过振动的形态不同而已。 真正的好声音应该是综合了真声与假声发声法的优势,不像真声那么重,又没有纯假声那种虚沓感,这就是唱歌的人着重训练的混合声。 混合声也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真声与假声的比例上:一种是以真声为主,混合少量的假声成分。这种声音听起来明亮结实,演唱质朴,语音亲切自然。我国民族歌唱多采用此发声法;二是以假声为主,混入少量真声。这种声音听起来高远轻巧,演唱风格隽永秀丽。美声唱法的女歌者多采用此法;还有一种是以真假各半者。这类声音听来柔和、圆润、亮度适中。运用这种混声演唱的歌者嗓音可缩性强,既能演唱现代歌曲、西欧歌剧咏叹调,又能演唱富于民族风格的歌曲,甚至还能演唱某些戏曲选段。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混合声,下真上假,即中低声区用真声演唱,高声区则用假声演唱。这种唱法,仅仅是为风格的需要而采用。我国某些地方戏曲中的花旦、老旦常采用此法演唱,青海民歌花儿唱法中的男声亦常常采用此种方法。 了解了发音的原理和技巧,还需要刻苦的训练,才能发出真正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