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12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21 14:47
1、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2、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3、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4、现状调查和分析
5、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1.
教育培训,统一认识。内部可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外部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
2.
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3.
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4.
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5.
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中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11:55
在策划、实施和控制与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所需过程时,组织首先应以满足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为出发点,识别使其满足要求所需的过程链或其组合。其次,识别并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所要求的过程。再次,对过程的设计应基于风险的考虑。在策划、实施和控制过程的运行时,需要识别每一个过程可能存在风险,包含输入环节的风险,过程运作的风险,以及过程输出的风险。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从专业的角度审视受审核方基于满足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所需的
过程是否充分,所确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其过程的运行是否有效和高效。
组织应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来自于顾客或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来自于组织预测顾客的要求和期望,然后通过设计和开发活动细化顾客的要求,将其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详细要求。
很多情况下,国家或行业所颁布的技术标准仅仅规定与产品或服务的详细要求,需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予以转换和确定为详细要求。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信息来源,通常由:
(1)顾客提供;
(2)组织自行设计和开发;
(3)利益相关方提供。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在产品和服务的技术主控部门索阅产品和服务标准或规范,查看所提供的承载产品和服务要求的信息是否为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是否可以被接收。一些受审核方直接将国家或行业的技术标准与产品和服务标准混淆是难以被接受的。
组织应按照满足实现产品和服务要求的需要,规定过程运行准则和产品和服务接受准则。
过程质量决定了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效率。因此,组织通常需要在工艺文件或服务提供规范或作业指导书中规定过程运行所需的准则,或简称过程准则。
通过过程准则的实施确保影响过程运行的诸多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测、信息等均处于受控状态。
通常情况下,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准则应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性能指标或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以及一般特性指标。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可对组织所确定的关键过程、重要过程和一般过程所规定的过程准则进行抽样,查看所确定的内容与过程实际的活动是否一致,并有效控制过程的活动质量。
组织应根据满足实现产品和服务要求的需要,配备确保产品和服务实现的过程运行质量和效率所需的充分和适宜的人员、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监视和测量和组织的知识等资源。避免因资源不充分或不适宜而影响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但也要同时避免资源过剩所导致的浪费。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可从总体上了解其受审核方为满足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要求所配备的资源的基本情况,抽查过程所配置的资源是否充分和适宜,记录相关信息。
组织只有按照确定的过程运行准则的规定实施过程的运行控制,才能实现过程的预期输出。
组织在识别影响过程能力等诸多因素的条件和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过程准则规定过程输出实现期望结果的基本运行原则和运行要求,以及过程运行的约束条件和活动顺序,包括具体步骤。
组织应对从事过程控制的人员进行过程运行准则,或生产和服务提供方法的培训,确保其准确掌握和有效实施过程准则的规定要求。
组织相关人员应按其过程准则实施过程控制,尤其是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关键过程参数实施控制。
组织应强化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行中所涉及的过程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尤其是对重点和关键过程的运行监督,发现不适宜或违反过程运行转自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通过观察过程条件和操作者的活动内容判断是否符合过程准则的要求。
组织应从过程运行的需要,识别和确认需要保持和保留哪些运行过程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便确信过程已经按策划进行和证明过程运行,以及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相关过程的责任者应按要求保留与过程运行相关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可收集与证实运行过程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查看其所规定的形成文件的信息的种类和内容要求是否能够满足过程运行和证实性需要,尤其是关键和重要过程的运行信息是否完整和齐全。
组织应结合顾客和相关方要求,以及其自有资源条件,包括组织的规模、活动类型、过程、产品和服务,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以及人员的能力进行运行过程策划,规定运行过程准则和产品和服务的接收准则。其准则可以是一张表单,也可以是一份详细的文档,也可以是一张图表。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查看受审核方的运行策划所输出的信息与其实际运行需要是否相适宜。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组织自身资源条件,以及顾客要求,包括相关方要求的变化,均有可能导致对既有运行过程的策划进行变更,包括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变更。因此,组织应控制策划的变更,并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不利影响。
组织应识别任何的变更可能存在风险,评估风险的大小,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减轻因变更所带来的非预期的或不利影响。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关注其受审核方如何对可能存在的变更进行控制,尤其是需要关注其受审核方是否在变更前对变更实施了风险评估,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了相应的措施,其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变更所带来的任何不良影响。
组织将部分管理职能,或过程委托外部组织或人员实施时,组织应按照规定和约定对外部供方所实施的只能或过程实施控制,确保其质量水平和效率满足要求。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结合8.4条款关于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的要求进行审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13:13
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
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四、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14:47
第一:成立推行委员会,成立后委员会需要就一下几项工作达成决议:a,职能分工,如确定文件编写、评审等职责。b,制定总体的行动计划,这一阶段的计划比较粗略,主要是将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定下来。c,确定体系范围和要求,D,其他。比如,是否需要请咨询公司(可以请我啊,呵呵),确定建立工作需要公司提供哪些资源。
第二:体系诊断评估:包括一下内容:A,,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客户需求及差距,以便根据所处的环境选择质量体系建立的路径与推行要求。B,产品特点分析: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C,组织结构分析: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的隶属关系、关联方法。D,开发、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产品需求及质量体系的要求。
E,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分析。F,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
第三:ISO基础培训:第一层为高层管理培训,第二层为中层管理者,第三层为执行者,
第四:体系策划:A,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B,推进计划,C,组织结构、职责的确定,D,,文件结构确定,编制工作分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16:39
1、确认是准备推行什么样的质量体系,ISO9001,ISO14000,IATF16949,VDA6.1还是其它的质量体系。
2、针对不同的体系,找相应的咨询机构来进行现场诊断,若是推行16949或VDA,那么您需要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客户认可什么样的认证公司,再从这个认证公司来推荐相应的咨询机构。
3、诊断后,若还是要进行质量体系的认证,那么就成立推行小组,制定详细计划实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18:47
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
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四、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