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通过封锁线(到高三,你怎么教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11:02
吴非:通过封锁线(到高三,你怎么教作文?)
某月某日,有教授和我谈作文教学。教授对我说的“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感兴趣,问,到高三,你怎么教作文?--这个问题只有内行才问得出来。我就说了具体措施,无非是正路子与野路子,例举十来条俗招,比如最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心段落放在什么位置为宜,怎样写好一段漂亮话,哪些修辞方法容易引起注意,引用什么人的话比较有 量……教授皱着眉头边听边摇头,像是看到了假恶丑。他摇头摇得我很不高兴,于是对他说,我们换一换位置,你来教高三,我来教大学,皱眉头摇头谁不会?你来尝尝滋味儿,保证你也会觉得冤屈。
——是啊,皱眉头摇头谁不会?可是如果我的学生半夜里要通 敌人的封锁线,我能教他大声咳嗽吗?我能教他边走边唱吗?高考的规矩那么多,是很难大摇大摆地通过的。批评高考作文,谁都能说几句闲话,可是只要他到阅卷现场看一看,就会受到教育,就像上了一回前线的演员,一下子想得开了。
我平时倡导学生“自由地写”,可是到了高三,我不能不教他们一些应试技巧,不得不教他们一些俗招,以帮助他们通过“封锁线”。我看不起高考,但是我的学生要上大学,我的任务之一是帮助 们获得进大学的门票(这个说法很俗气,但是如果要把这个问题说得郑重其事,也未免太没见识了 。能通过“封锁线”,到了“解放区”,就是成功。既然我没法阻止你造铁丝网建碉堡挖壕沟,那你凭什么要求我拿着“良民证”通过?
我何尝爱写作的“规矩”?用 样的规矩是教不出好学生的,可是那样能帮学生混过高考关!文无定法,考试作文却要“有法可依”。把千百万人全束缚在陈规陃习中间,难道是我们的“写作教学”?每年看到高考 文,都很难过,——那些作文,真的代表了全国500万考生的最高水平?代表了五六万语 教师的智慧?代表了语文教改的成就?可怜传媒没有见识,每年都不遗余力,吹捧高考“佳作”,全社会推波助澜,简直像个没有文化的国家。一篇《赤兔之死》被吹得死去活来,妇孺皆知,教授力捧,老板赏钱 海外华文报纸称“这是*恢复高考以来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结果美国有报纸立刻以讹传讹。——一篇高考作文搞出这么大的事来,这是教育的进步呢,还是教育的衰败?
不断地有作家名人出来参加“高考作文秀”,有的是闹着玩儿,有的却十分在意。去年我按游戏规则给某作家花了10小时写出的作文打 个30分,他到处喊冤,把他的作文登在报上,发在网上,要讨公道,试图引起社会的注意。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后来又给打他不及格的包括当地几位高三学生。——这就是说,高三学生都知道考试作文的“规矩”,而社会未必了解。一位作家过 了高考作文关,在教师看来,一点也不奇怪。高考语文全卷是150分,他才选做了试卷中最能对付一下的作文(因为不可能得零分),如果他敢做做其他90分的选择题和主观试题,我估计他 不敢吱声了。有谁不怕封锁线?演员,——他是来做戏的,知道不会真的挨*子儿,又想引起观众的注意,所以他大声咳嗽打喷嚏,弄出动静,姿态夸张。但是对考生而言,高考不能做戏。
因为选拔方式是考试,学生不得不受这样的训练。只要经过一年有效的训练,他们就知道要审题,知道要看清要求,就知道要估计字数,知道字 写端正,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自由,知道不要写犯忌的话,知道段落不能碎杂……他们并不指望写出传世文章,他们要的是“分”,只要过了这一关,新的天地就出现了,他何必要拿自己的前途去冒险呢?作为教师,何尝希望自己的学平庸?不得已也!这些,是批评界能想到的 ?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 么?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完成两个任务就很好: 一是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批评家或许会站在一边说,你们干嘛不去炸碉堡堵*眼呀,这么消极?我只好回问批评家一句:“你告诉我:鬼子在哪里?”
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