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0:13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13:34
端午节的美好寓意是什么
端午正是追念与崇拜高尚灵魂的节日。端午时节是充满生命挑战的时节,也是卫护生命、强健灵魂、激扬精神的时节。追念与祭祀为国为民奉献生命的先贤,高扬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鲜明主题。以屈原为代表的一个个忠烈人物,至今仍是各地祭祀的对象。
“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其人格高洁,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宋代苏轼在三峡地区亲见屈原故乡人在端午水上竞渡追念屈原的情景,写下“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的诗句,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节日画面。
屈原等历史先贤的精魂依然传承于故乡的江河大地。时至今日,每到端午,人们在江上抛粽子、赛龙舟、吟唱招魂与安魂曲。“有也回,无也回,莫待江边冷风吹”的古老歌谣,依然回荡在屈子故乡人的心头。秭归人以粽子象征屈原的经历与人格,当地流传着这样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
原本是夏至时节象征阴阳二气互相包裹的时令食品粽子,成为屈原人格象征的纪念物。节日的自然属性向历史人文属性的升华,在汉魏六朝时代已经发生,它赋予端午节日以灵魂,将其从普通节日提升为重大民族节日。
端午节的意义:
1、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2、纪念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9 11:24
端午节的美好寓意是什么
端午正是追念与崇拜高尚灵魂的节日。端午时节是充满生命挑战的时节,也是卫护生命、强健灵魂、激扬精神的时节。追念与祭祀为国为民奉献生命的先贤,高扬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鲜明主题。以屈原为代表的一个个忠烈人物,至今仍是各地祭祀的对象。
“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其人格高洁,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宋代苏轼在三峡地区亲见屈原故乡人在端午水上竞渡追念屈原的情景,写下“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的诗句,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节日画面。
屈原等历史先贤的精魂依然传承于故乡的江河大地。时至今日,每到端午,人们在江上抛粽子、赛龙舟、吟唱招魂与安魂曲。“有也回,无也回,莫待江边冷风吹”的古老歌谣,依然回荡在屈子故乡人的心头。秭归人以粽子象征屈原的经历与人格,当地流传着这样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
原本是夏至时节象征阴阳二气互相包裹的时令食品粽子,成为屈原人格象征的纪念物。节日的自然属性向历史人文属性的升华,在汉魏六朝时代已经发生,它赋予端午节日以灵魂,将其从普通节日提升为重大民族节日。
端午节的意义:
1、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2、纪念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懂视网 时间:2022-12-05 09:03
1、端午节的寓意:一开始端午节在古代是有祛病防疫的寓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就又有了纪念屈原的寓意。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端午节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认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统一。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采草药、赛龙舟、拴五色丝线、放纸龙等。
2、端午是夏季唯一大节,在2009年与羌年一道,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在当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重大意义。
3、端午正是追念与崇拜高尚灵魂的节日。端午时节是充满生命挑战的时节,也是卫护生命、强健灵魂、激扬精神的时节。追念与祭祀为国为民奉献生命的先贤,高扬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鲜明主题。以屈原为代表的一个个忠烈人物,至今仍是各地祭祀的对象。
懂视网 时间:2023-02-05 15:35
1、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端午节是一个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实际上,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淡化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这已经不仅仅是端午节所要面临的严峻局面。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不照样有人抱怨“年味不浓”了吗?比起圣诞节和情人节,传统节日普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端午节,在大城市的生活中,人们仅仅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风波”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通过节日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们太过于强调节日的文化内涵,忽视了人们参与其中的行动培养。就像端午节,如果仅仅是吃个粽子,那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就是简单地测量了一下,大超市到自己家的那一段距离有多远而已。
3、中国的端午节使人们必须保持肃穆心态的节日。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显然不利于传承其文化涵义。
4、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日,为人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从时间上予以保证,使其象征意义上得以重视,会唤醒更多人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记忆。但是,如果仅仅是“双休日”变成了“三休日”,不是简单的放假了事。必须复兴这一节日在公众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维护它被权威化了的文化含义,更要深入挖掘它质朴而美好的一面,并赋予它可以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力。